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保护修复亮点 > 正文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喀斯特地区特色复合型湿地保护利用生态样板

媒体:原创  作者:碧江湿地管理局
专业号:碧江湿地管理局
2021/2/5 11:01:34

高峡出平湖,飞瀑落碧潭,百鸟鸣空谷,群山醉碧江。山寨村庄错落河边、飞禽走兽悠居林里,上游峡谷风光旖旎,下游清溪映衬田园……共同绘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图片2
库塘湿地

在受喀斯特地貌特性影响的贵州,有很多由河流、库塘、森林形成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


碧江国家湿地公园—20—天生桥(小江秋色)—杨晋升
河流湿地

近年来,通过碧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湿地水质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更趋丰富,湿地资源得以有效管理,形成了以资源禀赋良好、保护管理功能优先、全面保护为特色,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游览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贵州重要的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和黔东北典型的自然河流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

极具贵州喀斯特地貌特点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黔东中低山水源涵养功能区,是长江流域沅江水系的二级支流,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单位,铜仁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处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部鸟类迁徙通道,生态区位极为重要。


图片11

湿地公园在全国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位置

湿地公园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湿地,是极具贵州喀斯特地貌特性的库塘—河流—森林峡谷型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自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碧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编制了《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成立了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出台了《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以典型湿地保护恢复为核心,兼顾湿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湿地保护管理新模式,初步打造成了一个保护保育、科普宣教、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因地制宜打造融合科普宣教的特色生态旅游

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沿河呈带状,峡谷临深涧、碧水依绝壁,草木丰茂,瀑布飞悬,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加之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鸟翔深涧、鸭戏河滩、鱼游浅底,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依托高峡平湖、峡谷峭壁、飞瀑山泉等湿地景观,结合湿地公园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了湿地科普馆、湿地科普长廊、湿地自然学校等宣教设施,扩展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功能,丰富了旅游业态,成为了碧江极具盛名的生态旅游、人文体验、户外休闲旅游目的地。


图片5
瀑布景观

湿地科普馆位于公园门口,馆内有湿地知识展示和野生动植物标本,进园前,先进馆参观,可对湿地及相关野生动植物有一个大致了解,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图片3
湿地科普馆

走进景区,沿途有很多野生动物简介的展示牌,方便大家辨认在园中看到的野生动物,提升广大游客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这样,不仅有效发挥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功能,还对当地旅游类型进行了有效的扩展和补充,对丰富铜仁市旅游资源具有很大意义。


图片6(1)
宣传展牌

社区联动人人参与湿地的生态保护

为保护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湿地公园先后开展了植被恢复、水质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在被洪水冲毁过的区域,种植垂柳、乌桕等河岸植物约6000株,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30000株,恢复植被面积10公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图片4
湿地恢复工程

依托精准扶贫,逐步完善湿地公园沿线村寨基础设施。自2016年以来,沿线13个村寨实施了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工作,配备专门河道管理及保洁人员,实行常态化管理,有效的控制生活污染源。


图片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拆除违章建筑、外围养殖场,清理沿河烧烤摊,销毁渔网、地笼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


图片8
清除渔网

采取社区共建模式,与当地乡镇街道、村组成立共管领导小组及共管委员会,吸收周边居民参与到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服务队伍中,将湿地公园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和规范。

生态改善鸳鸯来此“约会”、候鸟找到新的栖息地

碧江湿地公园处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部鸟类迁徙通道,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迁徙至此过冬。

每年冬季,在湿地公园保护保育区沿河两岸的浅滩、峭壁上,随处可见成群的鸳鸯“约会”。


图片10

鸳鸯

为全面掌握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与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铜仁学院等科研院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展湿地生态科研监测活动,在公园内设有水质监测点4个、生态监测样地6个,布设红外线监测相机二十台,对湿地公园进行全面监测。

作为鸟类研究的专家,铜仁学院农林规划院院长米小其从2018年中旬开始对碧江国家湿地公园野生鸟类进行监测研究,他每个月都会去湿地公园一至两次观察鸟类活动。2018年底,米小其第一次在湿地公园发现了国家Ι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华秋沙鸭在全世界都只有几千对,极为罕见。”2021年1月,他还发现碧江湿地公园新记录种灰林鵖和黄喉鹀。


图片1
灰林鵖

根据2019-2020年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176科481属738种(含变种),有国家Ι、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任豆、花榈木、野大豆等5种;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等野生脊椎动物30目81科228种,包括国家Ι、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鸳鸯、黑冠鹃、红腹锦鸡、大鲵等共计14种。


图片1
中华秋沙鸭

“其中,仅鸟类就从最初总体规划中记录的71种增长到了132种,而且种数还在缓慢增加中。”米小其表示,越来越多的鸟类、特别是候鸟迁徙至此,足以证明,近些年来湿地公园的保护成效显著,这里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等,已经能满足很多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野生鸟类的栖息条件。

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不仅有效保护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其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喀斯特地区特色复合型湿地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借鉴,具有典型意义。

阅读 1361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