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大众�通榆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蓝天碧水
专业号:蓝天碧水
2010/11/3 14:12:08
        文学 大众 通榆
  
  今年,是通榆县作家协会会刊《风车》创办五周年。五年来,《风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稚嫩——成熟——发展可歌可泣的风雨历程,开创了通榆编辑、印刷、出版文学季刊的历史先河,拉开了通榆文学创作队伍前所未有发展壮大的辉煌序幕,展现了吉林西部独具特色的湿地文学现象的壮丽篇章。这是县委、县政府热情支持的结果,是全体会员携手奋斗的结果,是广大作者积极参与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关爱的结果。
  回顾《风车》文学季刊走过的历程,使我们不难看出:在《风车》"从有作者、有作品到选主编、办刊物"的良性循环创办过程中,特征极其鲜明。
  《风车》是文学的。《风车》文学季刊的创办,在通榆树起了一面展示文学创作成果的旗帜,开辟了一条平坦而宽阔的通向文学之路。文学季刊命名为《风车》,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外延恢宏。《风车》,是由顾问孙福昌提出、主编房晓东选定、广大会员认同、作家协会通过、县长高洪贤(书法家)题签,具有浓郁的时空感、立体感和动态感。风电是通榆绿色的朝阳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风电场悠然转动的风车群,在红日、蓝天、白云的呵护下,与沃野、青山、碧水相辉映,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会刊命名为《风车》,既揭示了在党的领导下,《风车》长转不息生命无限,又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情尽致,画意淋漓,想象高远,憧憬无穷。在地域与时空的结合上,饱含了对通榆历史的弘扬,对通榆现实的赞美,对通榆未来的展望。是地域与优势的象征,是吉祥与和谐的象征,是继承与创新的象征,是奋斗与发展的象征,是成功与辉煌的象征。《风车》作为一面文学的旗帜,指引着通榆文学创作的方向,展现着通榆文学创作的实力,标志着通榆文学创作的水准。《风车》通刊散发着文学的气息,蕴藏着文学的内涵,展示着文学的魅力。《风车》文学季刊集激情与力量、刻划与描写、生动与活泼于一身,做到了体裁全面,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由于《风车》的文学魅力,使《风车》走出吉林,走向全国,极大地增强了通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风车》是大众的。《风车》文学季刊,在通榆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大众文学创作中顺应历史、顺应时势、顺应民意应运而生。这是通榆大众文学创作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然结晶,是通榆文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通榆大众文学不断涌现创作成果的必然载体。同时,也是通榆文学底蕴积淀的结果,是通榆精神财富积淀的结果,是通榆物质文明积淀的结果,是通榆政治文明积淀的结果,具有风吹不摇、雷打不动,广泛深厚、坚实持久的实践基础、文学基础和社会基础。《风车》文学季刊,从实践中走来,从生活中走来,从大众中走来,承载了大众的意愿、呼声和关注,反映了大众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展现了大众的思考、追求和奋斗,描绘了大众的勤劳、善良和真诚,表现了大众的爱憎、喜怒和离合,塑造了大众的性格、形象和人生,透视了大众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风车》文学季刊植根于大众,依托于大众,服务于大众。根基是大众,生命在大众,发展靠大众。《风车》是大众的,大众的素材,大众的语言,大众的风格。多的是真真切切,少的是朦朦胧胧;多的是朴朴实实,少的是空空渺渺;多的是坦坦荡荡,少的是狭狭隘隘。林立的高楼、井然的街路,流金的山岗、滴翠的草原,悠然的风车、浩瀚的苇荡,紫紫的杏树林、绿绿的青沙帐,丽日蓝天、彩霞飞虹,小桥流水、村舍炊烟,农夫牧童、羊群鹅阵,都跃然纸上,令人心动,做到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有机结合,浓淡相宜,冷暖有度,雅俗共赏,明心悦目。
  《风车》是通榆的。《风车》文学季刊从创办的那天起,就通刊散发着通榆的泥土芳香,展现着通榆的生活画卷,召示着通榆的文化特色。《风车》文学季刊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旗帜鲜明的办刊宗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立足通榆、依托通榆、服务通榆,以宣传通榆、讴歌家乡、赞美生态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播扬时代强音,歌颂火热的生活,塑造美好的人生,为推进通榆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风车》文学季刊具有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自觉的未来使命感,致力于为通榆的中心工作服务,为通榆的文学事业服务,为通榆的广大读者服务,为通榆的全体作者服务。《风车》文学季刊不是所谓名家的“酒杯”,也不是所谓大家的“餐桌”,更不是所谓名篇大作的“集散地”,而是通榆文学爱好者施展才华的平台、培养通榆文学新人的阵地、宣传通榆讴歌家乡的窗口,为通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鼓与呼。从作品的背景、素材、主题到人物、场景、语言,使广大读者不难看出《风车》是通榆的,具有通榆的自然、历史、人文属性,是通榆人、事、景的文学再现,地域性十分鲜明。
  综上所述,《风车》文学季刊所体现的三个鲜明特征,决定了《风车》文学季刊具有广泛而持久的感召力,强劲而牢固的吸引力,坦荡而挚诚的凝聚力,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
阅读 28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