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党的旗帜 大书通榆风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哲学概念,同时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然保证。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巅扑不破的真理。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张国焘、高岗和饶漱石、赵紫阳分裂党的错误。实践证明:制造分裂,破坏和谐,只能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被历史所唾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举党的旗帜,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团结、坚持统一、保障稳定、推进发展为已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在深刻阐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后又进一步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要努力创造和谐文化,竭尽全力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反映通榆的历史巨变,讴歌家乡的多元生态。
大书通榆的人。通榆这块丰腴殷实的土地,养育了勤劳、诚信、朴实、贤达、聪慧的通榆人。粗犷中透着真诚,憨厚中透着执着,沉默中透着渴望,贫弱中透着自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与此同时,陶冶了情操,历练了风骨,积淀了文化。通榆人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具有勇敢的牺牲精神,具有锐意的创造精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文学创作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善于在通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中,挖掘、提炼、总结创作素材,描绘通榆人博大的精神图谱,揭示通榆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现通榆人深邃的灵魂内涵,弘扬通榆人质朴的人生情感,宣传通榆人坚实的改革作为,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创作出能够启迪人、影响人的优秀作品。传播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大书通榆的事。通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2年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通榆大地上传播。抗日战争时期通榆义勇军烽起,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通榆人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榆人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席卷着祖国的大江南北,通榆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恢宏的风电场已成了通榆大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一风电产业园落地、浙江华仪风电制造工程奠基、瞻榆五百千伏变电站开工,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五型”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创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农民正信心百倍地建设小康。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构建和谐中,动人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我们要用文学的语言大书通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助人向上的故事,反映通榆的历史巨变,为时代写史,创作出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书通榆的景。通榆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世界湿地向海镶嵌在这块宝地之上, 2009年向海又被评为“吉林八景”第三名。生境多样,自然原始,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是以观赏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鸟兽、黄榆、苇荡、杏林和捕鱼等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向海湿地为典型草原湿地地貌,三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其中,区内两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星罗棋布。湿地内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潋滟的湖泊,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绿浪韶滚的蒲草苇荡,牛羊亲吻着草地,鱼虾漫游于池塘,渔翁、牧童、炊烟、农舍……构成了一组秀丽的田园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仙鹤、苇海、湖泊、黄榆、杏花、风车、古迹,美不胜收;草原、牛羊、大豆、玉米、高粱,资源丰厚。通榆是仙鹤迷恋的地方,是通榆人值得骄傲的热土。我们要大书通榆的景,讴歌多元生态,以增强通榆人立足家乡的自信、热爱家乡的激情、建设家乡的责任。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严谨的态度、饱满的激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榆而大书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