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保护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江苏省姜堰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据悉,专题讨论湿地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大型国际研讨会此系国内首次。
会议主办方之一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项目官员向记者介绍了人们对湿地和生物链之间微妙关系的认识过程。
观鸟大赛保住湿地
让很多人惊喜的是,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国际都市居然有候鸟迁徙越冬的天堂——米埔湿地,如黑脸琵鹭这样全球濒危的水鸟。那里原本是养虾的基围,由于是较为粗放的养殖模式,每年冬季,候鸟迁徙到这里觅食,但随着航运的发展,当地农民把基围填埋后出租,用于集装箱的堆放。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很快注意到这个变化对越冬鸟类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基围买下来,但香港的地价原本就很高,集装箱货场发展很快,土地所有者出让基围的价格就是天价了,对WWF这么一个环保组织来说无能为力,于是就想到了举办观鸟大赛。”
据介绍,观鸟在西方是很成熟的生态活动,拥有广泛的人群,WWF组织的观鸟大赛吸引大量欧美企业员工参与,他们以公司为单位,除了比赛观鸟,在历届观鸟大赛的最后一天,还要举办慈善募捐,所得款项用于购买基围。
随着活动持续开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为观鸟大赛募捐,基围越买越多,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最后由政府出资购买整片基围,并委托WWF进行科学管理,比如米埔湿地内有过去当地人搞生产留下的20个基围,划为保护区后管理者没有简单地将其废弃并恢复成自然湿地,而是在继续经营这些基围。因为收获季节排水后,基围地成为鸟类的重要觅食地,既有经济收入,也解决了鸟类觅食问题,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对象都是有益的。
每年对游客人数进行总量控制,参观米埔一般要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申请,而候鸟越冬季节对人数控制更为严格,加上科学保护,越冬水鸟的数量越来越多。
“他们的基础研究工作非常扎实,对湿地的研究甚至精确到每一寸土地,什么样的改变能吸引什么样的水鸟到来,他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湿地项目官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水鸟也让WWF的专家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它们只能在米埔扎堆儿。而种群密度过大也就意味着暴发疫病的可能性增加,这对濒危鸟类来说也许是灭绝性的打击。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日本就走过这样的路,先是人为招引鸟类,结果导致个别鸟种在当地消失,后来再花更大的代价把鸟引开……”
劳改农场吸引越冬鹤
全世界的鹤类共有15种,中国有9种。长江中下游沿江湿地每年都会吸引丹顶鹤、白鹤等越冬,能观赏到鹤的美姿一直是自然爱好者的心愿。
历史上,洞庭湖是灰鹤、白枕鹤等大量越冬的重要湿地,水草、嫩芽、野草种子、谷物、昆虫以及水生动物是它们主要的觅食目标,然而随着人类的开发,洞庭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越冬的鹤类种群数也随之减少——和鹭相比,鹤、鹳等大型水鸟对环境的要求更高。
但让观鸟爱好者兴奋的是,1998年前后,在洞庭湖湖边的一片水稻田里,居然每年都有300多只鹤越冬觅食,“除了灰鹤和白枕鹤,我们还在那里看到了较为少见的白头鹤,而且在环湖其他区域很难看到,这吸引我们去研究,原来这片农田属于一家劳改农场,多数农民都不再愿意种植经济效益较低的水稻,而劳改农场不需要计较这个,而且收割也没有农民那样仔细,鹤当然愿意在那里落脚了。”
其实,较为原始的农耕湿地千百年来一直和鸟类保持着较为和谐的稳定关系。
但让观鸟爱好者伤心的是,2000年这片稻田被改造成鱼塘,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成群的鹤飞来,偶尔的零星发现也只是个位数了。
这位项目官员举的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自然产生影响,而对决策者来说,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无可厚非,但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后还是会传递给人,即使是制定保护措施,科学地认识自然这一前提也必不可少。
不当禁渔“吓”跑黑颈鹤
位于云南丽江的拉市海是国际重要湿地,1993年以前,那是一个季节性淡水湖泊,丰水季节湖面宽广,湖水面积可达10km2;枯水季节,湖面萎缩甚至完全干枯,形成大片浅滩和草地。湖周围有数个溶洞与地下河相连。雨季来临的时候,在江河繁殖的鱼类带着大量鱼苗从落水洞洄游至拉市海。湖水退缩时,大量鱼虾又顺落水洞游向江河,号称“拉市海落水,七成鱼虾三成水”。当地原住民在传统习俗和村规的约束下,过着富足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浅水沼泽和草甸上丰富的食物资源,也吸引了黑颈鹤等170多种鸟类栖息于此。
但为了向8公里外的丽江古城和丽江坝农田供水,当地政府于1994年在湖盆周围修筑了一条大坝,切断了湖水与落水洞的联系,拉市海也从此变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水库。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原住民只能靠捕鱼为生,“拉市鲫鱼”等土著鱼种日渐稀少乃至灭绝。
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黑颈鹤,“当地官员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黑颈鹤越冬种群的大面积萎缩和这条水坝有直接关系,而是把责任推到了打鱼的原住民身上,以为是他们的活动干扰了黑颈鹤的越冬,其实在水坝建成以前,黑颈鹤一直和当地和谐相处,在中国分布的9种鹤中,黑颈鹤是最不惧怕人类的。”
这位项目官员告诉记者,政府随即出台的禁渔令反而迫使原住民偷偷启用“迷魂阵”等高强度的“现代化”捕鱼方式,待黑颈鹤越冬期后更是变本加厉地捕捞,打破了千百年来的自然平衡,黑颈鹤反而越来越少了。
我也说两句 |
![]() 应该是水鸟栖息地减少的缘故。 ![]() 水鸟过多的现象不一定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表现。 老雄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