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缘,得知“湿地中国”正在举办“西溪湿地杯”网络创作竞赛,不免为之心动,因为经常在一个旅游网站——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看到“湿地中国”的友情链接,所以,就想当然的以为也是个旅游网站呢,便自忖,虽然走过的旅游景点不算很多,但“游记”之类的涂鸦,还是有三两篇自鸣得意的“作品”的,虽也预料到拿不上什么奖项,但也能自得参与的一乐呀。于是,便冒冒失失、莽莽撞撞、忙不迭的向湿地办申请了“高级注册会员”,哪知,满怀踌躇的进到“湿地”一看,顿时傻了一双高度近视的老花眼——原来,这“湿地”还真的是遍地水灵灵、湿洼洼的,咱那些“旱地”上的游记,看来是派不上多大用场了,万般沮丧之际,总不甘心就这样进了湿地脚不沾水就灰溜溜的拔腿走人,总要留下点儿“到此一游”的小爪印什么的,也算找个自我心理平衡吧,呵呵。
“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转了大半天“湿地”,真的是大开了眼界、大饱了眼福,原来,这湿地保护,已经纳入学术的范畴、专业的规模了,这对于保护自然生态、优化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实在是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功德。看着一幅幅美丽的湿地风景照片,读着一篇篇湿地保护的感人文章,使我不禁联想起自己家乡的变迁……
我的家乡——天津,有很多的地名,都是以“沽”来命名的,诸如:西沽、塘沽、大直沽、丁字沽、大沽、汉沽、葛沽、咸水沽……是以,天津就有了一个很诗意的代称——津沽大地,顾名思义,当是与今天所说的“湿地”有所相符的了。可是,现如今,人们在这些命名为“沽”的地方,看到的,却是宽广的柏油路、错综的立交桥、高耸的摩天楼……莫说是“湿地”,就连个水洼儿,也是少有存迹了。记得儿时,尝听祖辈、曾祖辈们不无怀恋的对我们讲述着他们小时候,在这些沽上,欢游戏水、捉鱼抓虾的快乐光景,而如今,我们也只有透过祖辈们沉浸于回忆时那淋漓酣畅的惬意笑容中,去想象和憧憬那时的沽上风光美景了。
家乡这境物的无情变迁,无疑是缘于自然生态的天然流失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因素,事已过,境已迁,只留下了“津沽”二字,令人们时时怀念起她的从前……
所幸,如今,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和增强,津沽大地又有了崭新的容颜和面貌,海河、津河、月牙河、子牙河……等等的改造工程,使津沽再现了美丽的沽上风光。
说到津沽的“湿地”,如今保留、继承和发扬得最完整最光大的,要算是津沽的品牌特产——小站稻了。津沽小站稻,得名于葛沽一带一个叫“小站”的地名,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庭御膳米。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崔旭《津门百咏葛沽》曾有诗云:“满林桃杏压黄柑,紫蟹香秔(同粳)饱食堪。最是海滨好风味,葛沽合号小江南。”
如今,天津小站稻经过培育更新,以其品质优良、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而享誉国内外,在全国被列为名特产品。自五、六十年代起,即远销日本、古巴及东南亚各国。
拉拉扯扯的说了这许多,只是作为一个外行对于“湿地”保护这个全新的领域,说一点儿浮皮潦草的感知和认识,给这本来很已经“湿”的湿地,再灌上一点儿有嫌多余的水,也是希望如我这般于“湿地”一无所知的外行们,对“湿地”多一点儿了解、多一点儿认识、多一点儿关心、多一点儿爱护……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