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保护评论 > 综合评论 > 正文

20多年种护红树林,茂名电白铸就“海上盔甲”|海上森林寻新记

媒体: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  作者:南方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4/11/28 17:13:12

编者按:

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有林面积600多公顷(约10000亩),是全国较大规模的连片人工红树林种植示范基地之一,形成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从自然生长到人工造林,红树林见证了过去二三十年水东湾生态的发展变迁。20多年间,在水东湾畔,关于造林、护林等的生动故事在一线涌现,《南方日报·电白视窗》以此为视角推出“海上森林寻新记——水东湾红树林深调研”,讲述历久弥新又不断更新的故事。

图片

水东湾一角,海上栈道围绕红树林建起。张鹏飞 摄

11月7日,国际红树林中心第二期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在茂名市电白区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开展现场教学。来自15个国家的21名环境工作者亲身体验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分享探讨典型案例和技术经验,“电白经验”得到了肯定和支持。

“时间早,面积大,品种多,一些引自墨西哥的品种,长得比墨西哥当地还要好。”研讨班结束后,电白区自然资源局林业事务中心负责人廖金亮给记者总结了电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几个关键词。

作为一个面积约2600公顷的潟湖,水东湾兼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咸淡水混合,并有潮汐作用,丰富的细物质沉积和肥沃的水质为红树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20多年光阴,从试验种植人工红树林,到引进新品种解决“种植难”问题,再到如今形成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有林面积600多公顷(约10000亩),主要树种有十多个。红树林俨然成为水东湾畔的一副“海上盔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人工试种遭遇难题

千亩红树林半年后“十去八九”

水东湾畔,茂密连片的红树林蔓延开来,宛如一道绿色屏障,在海边形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森林”。

曾经,水东湾近海生态环境被当地人自嘲为“城市伤疤”。相关资料显示,电白天然红树林在20世纪60年代约有2000公顷,由于过量砍伐、不合理围垦、水产养殖无序开发和填海造地等原因,红树林栖息环境被破坏,生长数量不断减少。到1999年,电白区仅存天然红树林面积约200公顷。

“当时水东湾近海臭味很明显,海上经常能看到垃圾漂浮,就是典型的脏乱差。”电白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保护股副股长邓智泓谈及水东湾生态环境的“黑历史”,依然记忆犹新。

邓智泓曾担任电白区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站长,从2000年前后开始接触红树林修复保护工作,到卸任站长一职,足足有20年。

1999年12月20日,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电白县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水东、博贺、岭门三个片区。保护区的当务之急,就是保护和恢复红树林,对策之一就是人工种植红树林。

图片

水东湾海洋公园一角,红树林的脉络清晰可见。颜志雄 摄

当时在国内,人工种植红树林还是一件新鲜事,不仅没有地方购买红树树苗,懂得红树育苗、种植、保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刚开始,我们也不懂什么技术,以为红树林的种植跟陆地种树一样,就是挖个坑,把树苗放进去,后来才发现完全不一样。”邓智泓说,2000年前后电白开始试验人工种植红树林,他和同事就将滩涂里自然生长的红树连根挖出来,移到退潮后露出的滩涂上进行种植,“选的都是高二三十厘米的本土树种,当时在陈村到旦场一带海岸种了有近千亩。”

新手上路,马上就挨了当头一棒。“大概半年以后我们发现,种下的红树成活率极低,大多干枯死掉了。”邓智泓说。

这就是红树林种植的魔咒——“一年生、二年死、三年死光光”。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年把红树幼苗种下,到第二年可能死掉一大半,第三年就所剩无几了。公开资料显示,红树林恢复种植平均成活率是50%左右,三年的保有率一般是10%—20%之间。这主要是因为红树幼苗是特殊的海绵组织结构根系,受伤后不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涨潮淹水时海绵组织吸水,氧气被排出而导致根系无法呼吸;加上海水盐度高、海上风浪冲刷、病虫害及其他生物的啃食等,导致红树移植的成活率极低。

让邓智泓和同事备受鼓舞的是,还是有一些红树顽强地战胜了生存魔咒。他回忆说,当时在寨头桥河口、油地码头附近,都有一片红树林存活了下来,“面积大概有一两百亩”。

“后来经相关领域专家指导,我们才知道种植红树最好要选用生长3年以内的树苗,要适度间隔种植,对滩涂位置和高度也有要求,比较适合的滩涂,一天里起码得有12小时以上能够露出水面,这样才能给予根系足够的呼吸空间。”邓智泓说。

退塘还林海上种田

数千亩人工红树林造林成功

站在电白城区海堤上放眼望去,以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海上栈道依着红树林而修建,蜿蜒有3500多米。从高空往下看,红树林或平行、或垂直于海堤,整齐划一,就像排列的卫兵方阵,这是人工种植留下的痕迹。

“红树有很多品种,比如无瓣海桑、拉关木、秋茄、白骨壤等。”邓智泓介绍,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以混交林为主,成带状沿海岸分布,主要树种有无瓣海桑、拉关木、白骨壤、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海黄皮、海芒果等10多个品种。目前优势树种为外来树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乡土品种中,白骨壤、秋茄和桐花树三者占大多数。

栈道两旁,高出水面近10米的无瓣海桑,便是早期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之一。“为了快速修复红树林生态,我们按专家的建议,从国外引进适合的红树品种。”邓智泓回忆说,2004年前后,电白正式开展大面积恢复种植红树林,这次选用的树种是从海外引进的树种。

“我们从孟加拉国引进了无瓣海桑,从墨西哥引进了拉关木,拉关木当年是首次在国内种植,它们都具有耐盐度高、生长快、存活率高等特性。”邓智泓说,当时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专家郑松发带领团队对水东湾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研究,预测这两个品种可以适应水东湾的生长环境。

图片

电白城区紧邻水东湾而建,红树林和现代城市相得益彰。张鹏飞 摄

树种问题有了解决方向,“退塘还林”的难题接踵而来。

将原有红树林生长环境填海造地或改为养殖塘是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沿海村靠海吃海,“退塘还林”就是断了经济来源,彼此形成冲突。此外,养殖塘普遍处于中高潮滩位且底泥污染极重,要恢复红树林,技术上也是困难重重。

为使推进修复红树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共识,提高群众对修复红树林的支持率,电白一方面加强科普,加深人们对红树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与使用海湾滩涂的村集体和村民一一沟通解释,鼓励养殖塘提前清退并给予补偿。最终,电白收回约1000亩滩涂用地用于红树林大规模种植。

2004年至2005年,一场轰轰烈烈的红树林造林行动在水东湾畔展开。

“当时,包括间隔种植的空间和预留的水道,我们在水东湾海岸沿线种植红树林的作业范围大概有3000亩,一直延伸到海堤往外700米左右的区域。”邓智泓回忆,为提高红树的存活率,我们把养殖塘推平以后,还像种田一样,垒起了一道道的垄台,平均高度达到75厘米左右,最高有1.5米。

这批红树存活率在80%—85%,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功。至此,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水东湾沿岸滩涂已营造出数千亩的连片红树林。

此后,水东湾畔继续推进“退塘还林”,红树林也经历着持续的保护和恢复。到2012年前后,水东湾红树林覆盖面积已达600多公顷(约10000亩),形成了如今这般壮观的“海上森林”景观。

守护生态“国宝”

恢复本土红树启动试点

沿着水东湾畔,海湾湿地公园延伸开来。退潮后的滩涂上,茂密连片的红树林随风摇曳,一只只鹭鸟掠海盘旋,悠然自得。一大早,电白区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站长王捷便来到这里,仔细察看新植红树林的生长情况。

“这批红树林是选育的本土树种,两年前种下,现在看起来生长状况良好。”顺着王捷手指的方向,一块红树林修复“试验田”里,高约半米的秋茄、白骨壤等红树长势正好,树下还有不少小蟹在滩涂里钻入钻出,颇有生趣。

“外来树种成为优势品种后,在水东湾呈现出一定的入侵趋势。”王捷介绍,2022年11月,电白启动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希望通过恢复本土红树,保护红树林品种的多样性,提升水东湾湿地生态价值,并计划2023-2027年完成红树林营造约20公顷、红树林修复约114公顷。目前在试点范围内,电白已开展秋茄树、桐花树、白骨壤等本土红树品种试种,修复面积达60多亩。

图片

恢复本土红树在海湾湿地公园启动试点,新种品种有秋茄树、白骨壤等。邓建青 摄

记者观察发现,相较本土红树,外来红树往往更高、更密。在油地码头一带,红树甚至高达数十米,隐隐有遮天蔽日之感。外来植被过度扩张,滩涂面积减少,可能导致候鸟无处落脚和觅食,从而对候鸟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恢复本土红树,既有利于为鸟类和滩涂生物腾出栖息空间,也有助于提升海岸线的观赏价值。

从“城市伤疤”到“美丽海湾”,水东湾所经历的变化,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一直是重要的见证者。

2004年,伴随着大规模造林行动,电白区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正式定编。时任站长的邓智泓回忆说,“当时一共设有6名工作人员,另外聘请了10名护林员。”

“管理站人员不定时巡查,护林员分区负责,一天一巡。”记录红树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问题,制止人为破坏,清理滩涂垃圾,这些就是王捷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

图片

红树林下的滩涂,是蟹类生物的理想栖息地。邓建青 摄

“要沿着海岸线一路巡查,看红树有没有被破坏,观察是否有病虫害,海面上如发现较多垃圾也要安排清理。”王捷说,病虫害多发时节,管理站还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防治消杀。

红树林长于海上,管护人员有时候就要进入滩涂。滩涂淤泥深积,一脚踩下,有时候能没过小腿,甚至陷到膝盖。此外,树根、石头、蚌壳、贝壳,这些硬物都是危险因素,更别提蚊虫叮咬这些“家常便饭”了。

“大家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现在人为破坏红树林的现象基本没有了。”走在海堤路上,王捷有感而发:“红树林是我们的‘国宝’,理应维护好,水东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事情。

栈道蜿蜒,红树林触手可及。过去,许多关于红树林管护科普的活动在这里展开。

“它叫红树,是因为它富含单宁酸,刮开树皮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氧化变成红色。”

“红树林能降低台风的侵害,还能为鱼虾蟹等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

在这里,许多人对红树林产生兴趣,进而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保护知识,由此带动了红树林全民保护意识的提升。

图片

海堤路一带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张鹏飞 摄

■科普

红树林是指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之所以被称为“红树林”,原因在于这些植物的树皮及木材中富含单宁酸,当单宁酸氧化会显现出红色。

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1980年至2000年之间,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了20%到35%,70种红树林物种中有11种面临灭绝。

自2000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严格保护天然红树林和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成功遏制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并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红树林banner

 

阅读 62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