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楸 树 当 家 绿 满 坡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刘浩宁
专业号:刘浩宁
2011/9/20 9:13:00

楸 树 当 家 绿 满 坡

---甘肃宁县万亩楸树基地建设工程纪实

走进甘肃宁县中村乡弥家村的马拉凹沟头,只见一行行楸树与油松、山杏错落有致,相间搭配,一棵棵幼树挺立于山头,在微风摇曳下向人们频频“招手”致意,2150亩幼林蓬蓬勃勃,郁郁葱葱,长势煞是喜人。在宁县,像弥家村这样的千亩楸树示范点共5处。

宁县楸树基地的崛起得益于“万亩楸树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楸树作为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以其高大挺拔、材质优异、速生丰产、用途广泛、“材貌”双全等诸多特性,备受农民的厚爱,群众素有植楸的习俗。湘乐镇小坳村董家洼有一株据传为隋唐时代的千年古楸,尽管饱经风霜,历经苍桑,但依然根深叶茂,风采依旧,树高达20,胸围7.2米,树冠投影面积达260平方米,被当地群众视为能带来吉祥、鸿运的“风脉”树。农村四旁的围庄楸树比比皆是,一些农户利用田边地埂、废旧庄基地广栽楸树,一片片楸林为农户带来了绿色的希望,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411,“万亩楸树基地建设”项目开始在宁县大地全面实施,项目的推波助澜使楸树产业如虎添翼,这一优良乡土树种植根宁县大地,香起来,绿起来,活起来,为造林绿化注入了无限生机。

针对林业建设造林树种单一,刺槐“一统天下”带来的诸多弊端,宁县在林业建设中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着力开发利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的优势作用,把楸树作为优化树种结构、提高造林成效的先锋绿化树种。借助楸树项目的实施,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咬定楸树不放松,广栽楸树播绿荫,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楸树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楸树造林17846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442亩,荒山造林11404亩,道路栽植40千米,四旁围庄栽植63万株。     

过去,楸树在宁县大地栽培虽广,但栽植零散,分布零星,规模较小,没有合理开发利用,优势产业作用无以体现,乡土树种的独特魅力无以发挥。借助甘肃省林业厅在全省建办6个优良乡土树种基地这一有利时机,宁县把以楸树为主的乡土树种培植作为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业质量、增加林业效益、帮助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了荒山荒坡连片型、房前屋后围庄型、村庄道路林网型三大发展模式,本着高起点、严要求、创精品、求实效的工作目标,全力抓好万亩楸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楸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层层划解任务,签订责任书,采取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策激励、苗木供给等措施,并通过动员会、现场会、项目促进会、现场督查等形式,强化宣传教育,靠实工作责任,促进工作落实,县上先后在县广播站、电视台、九龙周刊举办专题报道9期,印发宣传资料10500份,召开不同层次次会议30多次,受教育群众达1.6万人,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植楸务楸、发展楸树的热情,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大发动、大会战、大搞楸树基地建设的热潮,项目实施以来,全县财政、民间以各种形式用于楸树建设的种苗投资就达100余万元。

为了提高造林成效,促进项目实施,宁县创新造林机制,  激活林业要素,优化造林模式、在全县首开承包造林新方式,对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实行工程承包制、种苗招标制、人员竞争制、质量监理制的“四制”管理方式,造林整地由乡村组织劳力实施,工程用苗和苗木栽植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由造林专业队承包造林,现场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包面积、包成活、包质量的“三包”责任制,追踪质量管理。县林业部门的16名技术人员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抓点示范、一线指导,对各工程点的苗木标准、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等进行跟踪服务,全程督导,严把造林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实行工程不验收不付款、技术人员不签字不付款、苗木不成活不付款、质量不达标不付款,既节约了苗木,减少了浪费,又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实现了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在万亩楸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中,宁县始终把提高造林科技质量,依靠科技助推项目发展,作为项目实施的核心来抓,积极探索和应用先进造林技术,使项目造林成活保存率达93%。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质量为先,以求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幅射带动效应。针对春旱频发的现状,推行了秋季整地、春季栽植新方式,秋雨春用、保墒保苗。对工程所用苗木进行苗圃地监测、筛选,选用一级优质壮苗栽植。造林时,楸树苗全部泥浆蘸根,油松苗采用3年生容器苗,侧柏采用带土球包装,刺槐、山杏、水桃苗、沙棘全部截杆埋土栽植,尽可能就地调苗、就地栽植。在树种配置上,因地制宜、科学搭配,按照不同立地条件,分别采取楸树与油松、侧柏、山杏、水桃、沙棘、刺槐共6种混交造林模式,实现了不同树种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县6处楸树工程点,5处就达千亩以上,占楸树造林总面积90%。

严格的管理、科技的支撑、宣传的引导,使楸树基地项目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出现了人人务楸树,户户忙造林的喜人局面,形成了项目区积极开发,非项目区热情参与,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楸树已在宁县当家作主,成为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带动楸树产业异军突起,棵棵楸树落户荒坡,片片楸林昭示希望。中村乡弥家、硷底、曹家和春荣乡万塬、岘子等村的楸树沟以及湘乐镇柏树底村的围庄楸园、良平屯庄村的道路绿化,已成为宁县楸树发展的幅射源,带动了全县楸树的大发展。楸树绿了黄土地,富了农家人。春荣乡岘子村退休职工李宏选自育自栽一处楸树沟,如今5000多株楸树胸径已有8公分,价值20万元以上,而且每年萌生的根苗收入就达2000多元。全县每年有30多户群众育楸树苗60多万株,年创收70万元。 

甘肃宁县林业局 刘浩宁

阅读 132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