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想到向海来旅游吗?那就让我介绍你认识一棵古榆树吧!
距向海100公里的瞻榆镇西南的一座沙丘上,生长着一棵古老沧桑而又繁茂的古榆树。榆高18米,主干直径1.2米,周长3.3米,三人合抱不交,树冠蓬勃生长,象一柄撑起的偌大的太阳伞,华盖遮天。
据有关专家鉴定,此榆已有400年的历史了。每当人们来到这里观赏它的风景时,都愿在树根上盘坐一会儿,微风划过,树叶发出“飒飒”声响,仿佛是在向人们讲述它饱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从它身上每一道年轮和枯朽的榆根都好象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遇和辛酸的历史。
笔者在1983年踏察编写《通榆县文物志》一书时,在沈阳档案馆曾查证:1918年春天,设置在六家子的“开化县”迁至“嘎拉毛头”,恰遇奉天省王道台来此巡视,遥望城南古榆,诗兴大发,当即吟到“瞻榆修耒,望杏耕田”。其意境是:看古榆泛绿.修理农具备耕;见杏花含苞,便可耕地下种。于是,当年春天“开化县”改为“瞻榆”县,即现在的瞻榆镇。1958年,开通、瞻榆两县合并,各取两县名尾字,合称“通榆”。
通榆县古榆生长在瞻榆镇城南的沙岗上,南北西东均是成片的人工培植的林带,四周是连绵起伏的沙丘,中间穿插着小片草地,古榆扎根处略显低洼。在西北百米处有一条终年不干的小河,大约80米围圆,丰雨年延至百余米.
关于这棵古榆,当地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很早以前,有一个和尚来到这里,在沙岗上修了一座小庙,并在庙前栽下了这棵榆树。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和尚圆寂了,圆寂后化成一条大蛇,住在树底下的洞里。每天夜里,大蛇便把尾巴缠在树干上,把头伸至在百米外的水泡处喝水,犹如横空搭起的一座独木长桥。当时人们就传为是神蛇,神树。于是,便在旁边修起庙宇,里面供俸神树牌位。附近方圆几十里的村屯都来进香,香火曾兴盛一时。特别是在那封建迷信的时代,有些人家的小孩子“骄性”,图吉利好养活,就认老榆树做“干老儿”。用一根红绳缠在树上绑些东西以图消灾去难;还有的小孩儿吵夜,人们就写上一道贴,上写:“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吵夜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是迷信,根本就不灵,但人们也搞。特别是天旱无雨的年景,人们都聚集在神树下祈祷求雨。你见过咋求雨吗?求雨的场面可壮观了。人们都排成一条长蛇阵,在古井旁象“扯拉狗”似的绕井转圈,一边转还一边叨咕:“掏龙湾,掏龙湾,掏得老龙不得安,大雨哗哗下,小雨下三天”。正转三圈再返转三圈,转完之后,领头人手里拿一把笤帚,亲领大队人马就直奔古榆树,神秘的样子真好象能把雨求下来。求完雨开始吃“大头’,杀猪宰羊唱三天大戏,围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可热闹了。人们渴望神树能赐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那阵式、那场面、那景观十分热烈。不过,这办法应验的时候很少。完全是封建统治者唬弄人们的一种敛财的手段。这就更加苦了黎民和百姓。
这株古榆度过了四个世纪的狐独生活,古榆树曾目睹了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荒凉景象;记录了百年来的历史演变。在那灾难深重的旧社会,劳苦大众曾一度把希望寄托在古榆树身上,以为他有神灵,能给人民带来平安吉祥。那只不过是一种梦想。
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每一个场面,老榆树都历历在目,可它哪有什么神力,能帮助人民脱离苦海,排忧解难?只能伴着心酸的泪水,静观待变。不过,老榆树对人民是有功的,日本侵略通榆14年,在这里实行了“三光’政策,穷人的粮食被抢光了,大多数穷人饥饿而死,是老榆树献出了它周身的树叶和树皮,还有它可爱的“宝宝”“榆钱儿”。救活了众多的黎民和百姓。
湿地古榆经过几个世纪的沧桑,终于盼到了1946年,通榆解放了。受苦受难的穷人翻了身,当家做了主人,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古榆树也跟着沾了光。你看那粗大的树干呈现出勃勃生机,象一个擎天柱,在半腰处又伸出五个较大的枝干,向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伸展。有人说:这五个枝干是“五子登科”,是最好的兆头.象征着通榆经济:农,林、牧,渔、多种经营五业兴旺。这话可不是编的,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榆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信你听我给你叨咕叨咕。
通榆县历史悠久,从考古断代考证:通榆县兴隆山“敖包山遗址”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从地望上看,通榆县为东胡族活动区域的东缘,疆界正是东胡族的腹地。秦末汉初,匈奴袭破东胡,分为两支,乌桓,鲜卑;汉代,通榆一直是鲜卑之地。《三国志、魏老.东夷传》载:“夫余……南与高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指的就是通榆境地。
隋唐时期,通榆领地被契丹人占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篇))记载:“契丹居地,黄水之南,黄龙之北,黄水指的是霍林河水,“黄龙’指的是农安的黄龙府,通榆的地理位置正处在这一范围。
宋代,通榆先后为辽、金两政权管辖.辽时,通榆属上京道临潢府泰洲治下(今洮安县城四家子古城),这一时期,通榆属地得到空前发展。公元12世纪初,女真族建立了金朝。从通榆地面上分布裸露的遗址和遗物上看,契丹族多于女真族。在金代,通榆地界大多居民是契丹人.
元代初期,通榆属辽阳省泰州管辖(治所在今洮安县城四家子古城)。元右年问,通榆先后为中书省泰宁府、泰宁路(今洮南城四家子古城)所辖。(元史,仁宗记事记载:“延右二年(公元1315年)二月八日庚子,改辽阳省泰洲为泰宁府”,“延右四年二月癸升泰宁府为泰宁路.”
明朝初年洪武20年(公元1387年)明军打败元朝残兵势力,统一了东北。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下辖380余处卫所.通榆先归属奴儿干都司治下的卜喇汗卫管辖,1983年文物普查时,曾在新华镇出土一枚卜喇汗卫印,还有一眼古井,说明明代新华曾有明军驻扎.后来通榆又属蒙古科尔沁部领地。
清朝初期,通榆北部归科尔沁右翼中旗,为札萨克图王爷所管;南部归科尔沁左翼中旗,今瞻榆一带属图什业图王爷所辖。光绪29年(公元1930年)奉天(沈阳)将军曾祺向朝廷献策,建议开发洮安府南部大片土地,即今通榆,瞻榆两地,朝廷准奏。经曾祺和蒙古族统治者协商,先对开通一带进行开放,允许关内流民和柳条边以东的居民来这里垦荒定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通从洮南府划出,于次年在七井子地方(今开通镇)设置开通县,隶属于奉天将军管辖。
瞻榆一带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开放。民国四年,(1915年)瞻榆从醴泉县划出,于六家子地方(今跃东乡新胜村所在地)距瞻榆镇古榆树20华里设县暑。因这里人烟稀少,经济文化落后故起名为“开化县”。民国五年(1916年县署被土匪烧毁,于次年迁“嘎拉毛头” (即今瞻榆镇)重建县署。时年春,恰有奉天省王道台来此巡视,在城南外散步,偶见远山古榆,郁郁葱葱,近处杏花初淀,随即诗兴大发,当印吟到:“瞻榆修来,望杏耕田……,下属们称赞不已,并建议改县名,于是改“开化县”为“瞻榆县”。这也就是“瞻榆’的由来。
通榆林业通过20年的生态治理,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头。目前,全县有林面积34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1%,是全国绿化先进县。“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是国家表彰的先进集体。
提起造林,这里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动人故事。全县涌现出上百名植树“英模’,近千名造林“骄子”,这里有占山为王的老共产党员顾焕生,有挺进百里“白沙滩”的姜维昌;还有三战“老虎口”的张祥。
2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通榆林业先后代表吉林省接受国家林业部对消灭宜林荒山荒地绿化造林的验收,顺利通过,造林成果名列前矛。县政府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先进县,并被授予先进集体”。96年,通榆县县委书记李殿发代表通榆人民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林业表彰大会,首次登上了共和国的最高领奖台.
今朝你再来通榆,春天你看到的是漫天盛开的花朵在向你招手,如哨兵一样伟岸的白杨向你致意,田间有欢乐的马达为你引路,林间有跳跃的小鸟向你歌唱;夏天来时你会发现,悠然自得的牛羊在草地上漫游,苍翠欲滴的林带在沙岗上蜿蜒,长势喜人的庄稼在绿荫中翘望;金秋,你会目睹山川成熟的静美,红的是苹果,紫的是葡萄,黄的是玉米,飘香十里的是果实的芬芳;冬天景致更是独特,百里“树挂’象是从天而降的仙女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的枝条象仙姑的睡裙,一夜之间更娆娆,垂下千里雪丝绦,你看了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
一排排杨柳庇护着大片农田,一道道郁郁葱葱的林带驯服了脚下的黄沙,一片片挂满果实的经济林展示着丰收的喜悦。通榆林业20年发展,有诗为证:“塞外荒漠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难觅梨枣树,三春哪得杏桃花,不毛之地秃疮碱,狂风肆虐起黄沙,如今绿浪封山里,硕果满枝坠地压,鸟雀欢歌唱寥廓,通榆大地尽飞花”!
通榆林业重笔挥毫写不尽人间春色,通榆县的牧业’中国草原红牛更应大书特书。要说祥细这可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的。1959年,中国科学院派出最优秀的科技人员来到通榆县三家于畜牧场,开始了中国培育自己种牛的艰辛路程。
五十年代,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种牛,要填补中国培育种牛这个空白,不是一蹴而就能成功的,要付出中国科技人员的全部青春和无私的奉献。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都已年过古稀,但他们没有辜负党的培养,人民的期待,硬是在荒原深处用了28年时间,繁育成中国草原红牛。引来了共和国总理前来观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制成中国草原红牛“邮票’在全世界流通。
中国草原红牛,体态壮美,毛皮橙红,宜粗饲,耐严寒,肉质鲜嫩,两年能长到800斤,肉奶兼用,已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优质红牛肉更是有名,走进中南海,是人民大会堂指定的宴会佳品。据说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避难期间,每天一餐,必吃中国的草原红牛肉。中国草原红牛培育成功后,通榆县的乳奶业得到空前发展。“红牛牌’奶粉,走出中国,打向世界.8个系列,14个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各大中等城市的超市均有出售“红牛牌”奶粉的专柜.高潮期,供不应求.托人买“红牛牌”奶粉,竟让县长批条子。
“红牛牌”奶粉已成为老人和儿童的必备佳品。成为通榆县的龙头企业,上缴利税上百万元.如今通榆牧业正方兴未艾。通榆县已是全国畜牧业大县,是中国草原红牛指定繁育基地;是中国草原红牛的诞生地、发源地、繁育地。说完牧业再说说通榆的多种经营。
多种经营更叫通榆人牛了一把。这里盛产芦苇、麻黄、山杏仁,甘草,蓖麻,黑瓜子和葵花。就说蓖麻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产量竟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县相比,占世界第一位,每年可产3000吨,如遇丰年能增到5000吨。这里的人们都把蓖麻叫“黑珍珠”。每到金秋时节,人们争先送购蓖麻,千万颗珍珠在输送皮带上滚动,闪着金光,钻进麻袋,送上火车,出国“深造”。蓖麻还可酿出高级润滑油,是工业的上等油料.蓖麻油除医药用途外,精加工后成为飞机、高速车床的首选用油。蓖麻杆是造纸的理想原料,蓖麻叶可以大养蓖麻蚕,油饼是庄稼的上等农肥。可以说蓖麻通身都是宝。
通榆除了蓖麻以外,葵花也是全县的支柱产业。“瀚海珠’葵花仁儿已经走出中国打向世界。在火车上,在商店里,在全国大中城市食品批发市场你能看到,吃到这种“瀚海珠’五香葵花仁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香香的、甜甜的,酥酥的、脆脆的。那口味外国人吃了都“OK OK"!年产3000吨葵花仁儿,每年可创汇200多万美元。起跑线刚刚划下,辉煌的成果还在后头。
近年来,通榆的渔业发展迅猛。向海渔场,胜利渔场、兴隆渔场,风糜全省。这里自然条件良好,水质洁净,没有污染,是理想的淡水鱼繁殖饲养基地。1976年,建成闻名全省的向海水库,库容面积10.23万亩,储水量7亿立方,不仅能灌溉35万亩粮田,养育20万亩芦苇,而且正向现代化渔场发展。这里不仅盛产30多种优质鱼类。最叫人忘不了的是通榆的“泥鳅”,人称水中“人参”,吃了可延年益寿,青春永存。每到冬季,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疯狂前来抢购,指名要通榆的“泥鳅”。
来通榆不去向海等于没到通榆,这里有世界著名的“AAAA”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诲。有闻名闻名遐尔的稀有珍禽丹顶鹤。电视圮录片《家在向诲》曾代表中国在世界巡回上演。赵忠样那铿锵浑厚的嗓音把通榆向海描述得淋漓尽敦,多彩多姿。
“东有长白山,西有向海湖”。每当夕阳西下之际,正是百鸟归巢之时,保护区风光更加俏丽,水面上染一层金灿灿的晚霞,波光瀲潋;满载而归的鱼船,白帆点点,火红的渔姑,站立船头,摇舟荡浆,渔歌晚唱,望远处,水光接天,百鸟低翔。白鹤在低空翔舞,鱼群在水中漫游,蓝天,白鹤、绿水;牧童,农舍,炊烟;相映成趣,恰似一幅水黑丹青的水彩画,而你正置身于画面之中,怎不叫人心驰神住,如醉如痴……。
美丽的通榆,英姿艳丽的丹顶鹤。这里不仅是百鸟的王国,更是资源开发的宝地。这里有无边的草原,有天然的划沙游泳场,莽莽苇海,再加上浩瀚的水域。这里有即将绝迹的蒙古黄榆,为数珍稀的蒙古山杏林,百里苇海,千亩浦花,微风划过,荡起层层雪浪,能勾起你《沙家浜》和《洪湖水》的联想。
到向海不吃“河水炖河鱼’和“全鱼宴’乃是人生一大憾事。想吃“河水炖河鱼”那方便,用一口铁锅,把河水倒在锅里,然后把新打出的鲜鱼倒进去,鱼鳞和肠子都不用剥,盖上锅,架上火,一阵猛烧。此时,你能听到鱼在锅里“嗽嗷”直叫,叫一阵就没动静了。那是活鱼已经壮烈的死去,接着便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大约半个小时,你掀开锅盖,拿双筷子随便夹吃,味道鲜美极了,保你吃了这顿想下顿,只要来了就不想走了。吃完“河水炖河鱼”,你再到水上餐厅品吃一下‘全鱼宴’的滋味:炖鱼头,酱鱼籽儿,炸鱼鳞,焦鱼段儿,烧鱼尾,炒鱼排,灌鱼肠,最后一道是拿手莱“百鱼烩”。二十几个品种的鱼炖在一个锅里叫“大杂烩”,吃完了你今生都不会忘记。吃完鱼宴吃火锅。鹤乡宾馆的“红牛火锅’是一绝。它是用草原红牛的肉,肉质鲜嫩,切成薄片,放在“火锅’里一涮,当印吃之,香味不绝,回味悠长。“红烧牛尾汤”更是上等宴席的调味品。吃完火锅,再吃用红牛肉包的小饺子,只有手指肚那么大,放在火锅里一煮,连汤带饺子趁热吃了,吃得你满头大汗,吃得你心清气爽,吃得你津津乐道,吃得你满意而归,能把感冒都吃好了。
吃饱了,喝得了,你在把住处安排好,下榻在政府宾馆也行,粮食宾馆也中,林业宾馆也可以,但条件最好的要数鹤乡宾馆了,曾接待过共和国的总理,可秒得上通榆的“五星’级宾馆了,条件那是没的说,冷气常开,服务周到,宾至如家,保你满意。
清晨早起,你散步也好,溜达也行,最好到北转盘去看看。蓦地你会突然觉得这个俏然兴起的通榆县城是那么清亮可爱,吸一口鲜令令的空气,贼拉拉煞口,就象喝一怀纯香的吉鹤村酒,又浓烈又刺激. 如今,小城建设日升月异,楼房林立,街道平坦,车辆如梭,浓荫绿树,草坪如坦.街灯相映生辉,环境优美洁净,到处展示出草原城市健美的青春活力。
1998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朱容基来到通榆,看到小城秀美,连连称赞:“小城建设得不错嘛”。是的,通榆小城建设得确实不错,变得更加年轻俏丽,楚楚动人。
昔日通榆建县之初,南北只有1650米,东西只有1500米,3条街,6条路,难堪得自然没法说了。
改革开放20年,市政建设已经发展到南北11条街,东西14条路。去年,县里还设了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下子把通榆经济拽了起来。开发区内,场房林立、商贾云集。环城路修好了,立交桥架起来了,公共汽车开通了,集中供热也跟着上来了。
过去,城里人总叨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老农民在铲地时总寻思:啥时能“草死苗活地发宣”呢?如今这些话都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轿车电脑、走进农家。这都是人们以前想都没敢想的事,如今都成了现实。全县人们别提有多知足了。
特别是通榆城管,为美化通榆,开发通榆、建设通榆,把这个小城弄得婀娜多姿,靓丽动人。各条街道都栽植了不同的树种,花坛盆景,草坪青青,青松翠柏,垂柳黄榆,树种各有千秋,花卉别具特色。独特的路灯象串串飞莹,缠绕在环城路两侧。夜幕降临,华灯初放,长白路北转盘便成了人的海洋,30米高杆灯塔,绿宝石的灯光闪烁其间,流光溢彩。不信你到北转盘看看广场14景:“假山瀑布,太极圆球,菱形鹤塔,小桥喷泉,草原洪流,鹤城怪石,黄榆撑伞,小玉回廊,天灯流玉,白牛闹子,高杆灯塔,鹤魂鹤恋,花卉小品,八柱擎天”。这些景物构思之独特,设计之新奇,建筑之精妙,品位之高雅,你细细咀嚼和品味,从中能读出许多的浪漫来。就拿雕塑的五牛图说吧,本应该是6头牛,突然间跑出一头白牛,他可能要到深圳去发展,还没等跑出广场,就被“通榆小子’截住了,说他闲贫爱富,不想为建设通榆出力。一个不准走,一个非要去,双方才顶起牛来,到现在还僵持不下。还有鹤魂小品,一个小鹤刚刚出壳,一个还没有挣脱壳体,伸着惊奇的脑袋,打量着小城的夜色,还有好些灯,天灯地灯滚水灯,一并发力,五彩斑澜,飞诗流韵,把个6万平方米的广场照得朦朦茏茏。广场外围是绿色的花坪,鲜花簇簇。花台花带,分布相间,冬青夏草,桧柏樟松,明花异卉,绕道环载,鹤塔上有三只仙鹤,展示着通榆县城丰韵的英姿,宽敞的柏油路两侧栽有云杉,夜来香闪着金光,顺风把香气送进屋内。每当鲜花盛开的时节,你看那一串串,一堆堆的“串红”象火焰,开得火爆,开得热烈,开得你心花怒放,开得你心惊肉跳,一直开到秋霜飘落,仍不甘心离去。近两年,园林工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美人焦,放在了树中间,巴掌大的叶子随风摇动,特别是在雨天的夜里,你从楼窗伸出脑袋,静听“嗒嗒”的声响,真有些象南国的夏夜雨打巴樵的声响,惬意极了。
广场每天都挤满晨炼的人们,那悦耳悠扬的曲调,催动着男女老少,结伴为伍,扭动着火爆的东北大秧歌,有练气功的,打太极拳的,有跳舞的,还有跳华尔兹的、跳兔子舞的,整个广场真是“象雾象雨又象风”。特别是老人秧歌队,常年不断的扭,从1984年一直坚持扭到现在,听人说有人把癌症都扭好了。
市政建设给通榆穿上了艳丽的浓妆,象青春少女,敞开坦荡的情怀,拥抱着勇敢前来旅游的使者。看完了北转盘,我再劝你到瞻榆镇走一趟,看看那棵老榆树,准能使你有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思絮准保飞回你童年的梦境……。
凡外地来到通榆去瞻榆的人,茶余饭后,都愿观赏远山的古榆,其高大挺拨,深沉老态不亚于黄山上的“迎客松’。倘若你要一饱眼福,便可到古榆树下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古榆400年的雄浑气派,触景生情,在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想想那神秘的传说,抚摸一下古榆树那苍劲的根藤,真好像它在蠕动,一种恐惧之感便油然而生。尤其是夕阳西下,旷野山空之际,更使你毛骨悚然,头皮发炸……。
这株古榆无人施肥,无人浇水,为何如此茂盛,年久不衰。除阳光,雨露的抚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春夏之时长出新叶,秋冬之季飘然下落,苫盖根藤,沙压水浸,化作肥料。这些枝叶生身于“榆母”,又滋补着本身,恰象似荣回故里,叶落归根……。
通榆古榆树是世纪变迁的象征,是通榆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真实写照。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09/4/16 7:29:57写道: 对向海充满了神秘,向往。这里也造就了众多文化精英!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