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西溪望红楼

媒体:浙江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西溪湿地
2010/9/15 8:51:53

本报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任依依
《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洪昇?大观园的原型在杭州西溪?  

  学者土默热近几年连续发表的研究成果惊动海内外,是牵强附会还是铁证凿凿?

  本报记者专访土默热——
 

坐着小木船悠悠地飘荡在清澈的溪水中,两岸的景色犹如一幅移动着的山水画,繁茂的芦苇、碧绿的水草、倏忽的野鸭、优雅的白鹭……被绿意簇拥着的景色不断在视野中流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因了一部叫《非诚勿扰》的电影,杭州西溪湿地的美丽风光广为国人所知,四方游客蜂拥而至。不过,有一批人来此不为电影,只为寻访“红楼”旧迹。

从2005年起,学者土默热陆续发表他的《红楼梦》研究成果,其主要观点堪称惊世骇俗——《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以《长生殿》闻名于世的清代戏曲家洪昇。大观园的生活原型不在南京,也不在北京,乃是明清时期杭州西溪一带的贵族园林。

洪昇果真托名“石兄”创作了《红楼梦》?如今以湿地公园闻名的西溪,历史上真的曾经拥有一座“大观园”?且让我们泛舟前行,听土默热讲述个中缘由。

游西溪探大观园

今年,土默热又完成了4篇研究文章,分别是《马塍花窠红楼梦》、《芒种节祭饯花神与杭州三山香市》、《沁芳溪与流香溪》、《游西溪探大观指南》,从多个角度再次论证《红楼梦》与杭州的渊源。

其中,《游西溪探大观指南》一文颇有意思。很多人了解土默热的研究成果后到西溪访古,但实地看了十分失望,因为根本找不到《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对此,土默热解释说,兴亡更替,山河变迁,300多年前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找不到大观园的原型很正常。

他为大家详细描绘了一幅虚拟的大观园全景图。西溪湿地公园内的“高庄”是清初权臣高士奇为接待康熙南巡而修建的园林建筑,《红楼梦》“借省亲事写南巡”,书中元妃省亲就根据康熙临幸高庄的场景所写。康熙1699年从松木场乘船至木桥头,因此“木桥头”后来改称“御临桥”,民间又称“王家桥”,桥畔的水池和河闸也改称“御临池”和“御临闸”。

在《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登船之处有“沁芳桥”、“沁芳池”、“沁芳闸”,土默热认为创作原型就是“御临三址”,而“沁芳溪”就是西溪的支流、有时也代称西溪的“流香溪”,“沁芳”与“流香”所表达的就是同一个意思。

站在高庄门前,南面是呈东西走向的秦亭山、小和山、老和山,山下是蜿蜒随行的“沿山河”,虽然前些年被填平和改造,但基本的山河形势没有改变。“再想一下《红楼梦》中所说的‘芳园筑向帝城西’、‘衔山抱水建来精’、‘山水横拖千里外’,这种描写是多么精确!”土默热对笔者说。

土默热还指出,高庄又称“竹窗”,正是“潇湘馆”的原型;高庄北边另一所贵族园林“洪钟别业”原是洪昇家族的府邸园林,也是书中贾府和“怡红院”的原型,“怡红”者,“宜洪”也;“蕉园姐妹”柴静仪的“柴门”是“稻香村”的原型,千年以来鲜花香草遍地的“花坞”是“蘅芜苑”的原型,芦花如雪的“秋雪庵”是“芦雪庵”的原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点几乎都能在西溪湿地找到对应。

更令人惊讶的是,土默热还提出“金陵十二钗”的原型是“蕉园诗社”的十二个才女,她们就曾生活在西溪。历史上的“蕉园诗社”分“前五子”和“后七子”,即洪昇的十二个才女姐妹,她们结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子诗社,为自己取诗人别号,出版个人诗集,可谓才气纵横。

再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诗社,成员都是以贾宝玉为轴心的姐妹,彼此之间互相联络有亲,是一个由血缘联系起来的文学团体,这与“蕉园诗社”惊人相似。而且,“蕉园姐妹”的命运又同属“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是青年早逝,就是痛苦终生,与《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完全吻合。

土默热据此推断,洪昇把在西溪一带诗词酬唱的“蕉园诗社”改头换面写进了《红楼梦》。有评论认为,土默热的研究结论破解了红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曹雪芹身边无姐妹原型的困惑。

八下江南考“红楼”

土默热到底何许人也?一般人会以为,他是一心想宣传家乡的杭州学者,其实他与杭州毫无关系,用土默热自己的话说,“与杭州八杆子也打不着”。

现居长春的土默热是蒙古族人,曾在教育系统工作10多年,后来从政,位居副省级,在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任兼职教授。有意思的是,他大学所学专业是自然地理,研究《红楼梦》纯属业余爱好。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有一次全民读“红”的政治运动,别人按照阶级斗争的要求读《红楼梦》,土默热却认真地扎了进去,“我很喜欢历史和古典文学,而且有一定积累,所以更关注《红楼梦》的思想与文化,越读越觉得不对路,发现很多传统的解释有问题。”

自从胡适考证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之后,历代学者都沿着他的方向继续研究,但土默热在《红楼梦》中读到的泛情思想与曹雪芹生活的乾隆时期完全背离,当时程朱理学大行其道,不可能如此近乎崇拜地描写人之情感。

细读内容,土默热愈发困惑。《红楼梦》所描写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北京吗?大观园是北方的园林吗?书中出现的桂花飘香、白雪红梅能在北方找到吗?

“或许是专业原因,学理科的更为严谨,而且我有一个脾气,要研究就想把它研究透彻。”不过连土默热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研究就是整整35年。

最初,土默热从比较文学入手,发现《长生殿》与《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人物性格、故事发展乃至很多细微之处都非常相像,他大胆推测,《长生殿》与《红楼梦》出自同一人之手。

于是,他开始研究洪昇及其家族,待把历史背景和周遭人物一一挖掘出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出生于钱塘(杭州)世宦之家的洪昇,无论身世、经历、才情,都与《红楼梦》的作者身份相符,洪家家难、蕉园诗社,高士奇接驾……一切和《红楼梦》里的情节太吻合了。

那么《红楼梦》如何到了曹雪芹手中,又被传抄出去的呢?原来,洪昇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60岁那年带着《红楼梦》手稿“行卷”去拜访曹寅,曹寅看了后大受感动,答应为其出版,并作了《赠洪昉思》诗。不料洪昇在归途中酒醉落水而死,手稿从此就留在了曹家。土默热推测,一个甲子后,曹雪芹翻阅洪昇手稿,感到与自己家世相仿,由此产生共鸣,于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使其传抄问世。

大胆假设之后,还需小心考证。1975年,土默热便来到杭州,从松木场乘船进入西溪考察。研究300多年前的西溪,这无疑难比登天。让他失望的是,兴盛一时的明清园林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原型遗址荡然无存。拿着书中的诗反复对照,总觉得不对路,幸运的是,土默热后来找到了高庄,以及尚在人们口中流传的秋雪庵、杏花村、九间楼、梅花泉等遗址。

“秋雪庵虽然已经一片荒凉,但是对照《红楼梦》中的芦雪庵,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是最让我激动的一个发现。”土默热说,因为是业余研究,他不能多作停留,只得匆匆返回长春。

此后,他又7次趁节假日来杭州实地考察,足迹遍及古迹遗存、大街小巷,心心念念都是杭州、西溪,因此还被家人称为“身在长春,心在杭州”。

学术研究之苦,只有亲历方知其味。30多年来,土默热把主要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研究《红楼梦》上,除却吃饭睡觉和工作,便关起门来专心做研究,几乎没有一天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他的研究高度保密,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如曾把《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联系到一起,并花了不少时间研究“秦淮八艳”,后来基本放弃这些研究方向而转向蕉园诗社。

积淀30载后,从2005年起,土默热先后推出了《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续》等100余万字的研究专著,建立起别样“土默热红学”,引起了海内外红学界的关注。
古城杭州的前世今生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煌煌巨著《红楼梦》,是否真的诞生于杭州?

  土默热说:“杭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你们杭州人是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历数六朝文化、南宋文化、晚明文化……唯一的交集点就是杭州。明清时的戏曲传奇,70%以上是杭州人或在杭州所作,这太了不起了,所以我对杭州非常感兴趣。”

  大凡小说的场景可以天马行空,唯有作者的文化积淀无法掩藏。土默热说,《红楼梦》虽然用了不少北京话,但表达的却是江南人的习俗,那种软软、糯糯的味道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如贾母摸骨牌,随口说出一句“六桥梅花香彻骨”,湘云所作的“双悬日月照乾坤”,以及“大观园”的名字等等,都可以在杭州找到现实对应,这么多元素群体性出现在一本书中,可以断定不是孤立、偶合的现象。

  换言之,一部文学作品中的风俗习惯最能反映作者的生活经历,而《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民风民俗无不与杭州这座城市密切相关。贾府中吃螃蟹所用的作料是醋加姜末,说起来杭州人不会感到陌生;“茄鲞”是江南才有的语言,北方只会叫“鱼干”;还有“盖子头”,不正是杭州人常说的“马桶盖儿头”?

  一个东北大汉,还不是汉人,却生生把《红楼梦》与杭州扯上关系,想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土默热说,他只是希望让人们真正读懂《红楼梦》。他评价自己30多年的研究有两点成就,一是把《红楼梦》从18世纪的生活还原为17世纪,二是把旗人文化还原为江南文化。

  “我只是给红学家们打开了另一个窗口,看到了另一个《红楼梦》,原来他们看到的是颐和园,现在窗子里看出去是西湖。”土默热说,他的研究还会继续,最近想出一本新书,书名为《土默热红学新进展》,如果有机缘,也可以在杭州出版。他相信杭州会有学者跟上来往前走,毕竟他们对于江南文化的感受更深,研究也可以更为深入。

  土默热是孤独的,站在历史云烟早已散去的空旷西溪,他建立起一个新的红学研究体系,却没有得到太多人响应,也没有谁起身与他进行学术辩驳,这种沉默与漠视压抑而可怕。

  力挺“土默热红学”的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认为,土默热的孤独状态是正常的,他推倒了一座大厦,自己一个人面对断砖残瓦孤零零站着,太阳底下当然只有他自己的影子了,“敢于从源头上说一些与众不同的话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种变异,但是变异往往也是历史的拐点。”

  历史的真伪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学术研究与争鸣更见其意义。杭州市去年成立了西溪学研究院,《红楼梦》与西溪的研究将成为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即将到位,今年下半年还有意举办学术研讨会,让更多学者来参与讨论。此外,还有人建议在西溪设立国际红楼梦研究院,创办研究学刊,使杭州逐渐成为《红楼梦》研究的一个中心。

  畅想美好,过程总是艰辛,如同一门学说的最终确立,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拓荒与交锋。杭州这座城市与《红楼梦》的前世关系还有待厘清,关于未来,不如让我们等待。

阅读 31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