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让“地球之肾”不再喊渴

媒体:天津人民网  作者:天津人民网
专业号:张俊娥
2014/3/13 17:09:29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保护好湿地资源是维护国土生态平衡的基本屏障。然而,日趋加重的湿地缺水现象,是对国家提出的“严守6亿亩湿地红线目标”的严峻挑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惠丽、罗家均分别为保护湿地支招,让“地球之肾”不再喊“渴”。

切实加大湿地保护投入

叶惠丽委员说,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依然突出。

叶惠丽建议,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切实加大湿地保护工程的投资力度。按照规划,2014年需安排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二是有关部门谋划湿地保护恢复重大工程。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围绕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与水资源安全、湿地与粮食安全、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等,谋划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重大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三是为遏制破坏性使用湿地行为,守住湿地生态红线,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功能,尽快制定并颁布《湿地保护条例》。

打造国内首个国家级生态公园

罗家均委员说,天津拥有北方滨海重要湿地,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了我国北方湖泊、沼泽、滨海等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距离引领北方湿地保护,带动区域发展,形成北方湿地生态示范效应,仍存在一定差距。

罗家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支持天津发挥东部沿海重要湿地和先行先试的优势,按照全面保护与适度开发的原则,打造国内首个国家级生态公园。将天津湿地纳入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在湿地调查、形成演化、生态保护等领域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要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湿地保护与生境恢复工程,开展湿地资源分类学研究,构建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重要湿地生态治理模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跨区域、跨省市间生态环境治理和退耕还湿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与之发展相适应、有益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

阅读 20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