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学与管理》2023年第2期出版目录
《湿地科学与管理》投稿网址
(http://lkgl.cbpt.cnki.net)
《湿地科学与管理》纸刊于2023年4月30日出版,欢迎订阅关注!
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山水林( 草) 田湖人景耦合协调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张绍钒 廖洋一 苏维词
摘要:
明晰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状况可为探索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及各区县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研究区整体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基本协调等级。其中,观山湖区由初级协调型上升到中级协调型,花溪区由中级协调型退化到初级协调型,云岩区从勉强协调型下降到濒临失调型,而清镇市、平坝区和南明区较为稳定。2)区域整体上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水子系统较好,而林(草)子系统发展较差。3)从区县尺度来看,大部分区县都存在明显的子系统短板:主城区是林和湖子系统,非主城区则相对均衡一些,但个别区县的人子系统发展较差。
景观格局演变驱动下辽河口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
许笑笑 郑冬梅 李新宇 王玉琦 郑美洁
摘要:
为探究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以1985—2020年间辽河口湿地4期遥感影像为对象提取湿地典型景观。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35年间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利用水文连通性指数评估湿地水文连通性;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景观格局演变驱动下湿地水文连通性变化。结果表明:芦苇田、水稻田和养殖场景观趋于破碎、形状不规则、景观格局分散;翅碱蓬和河流较破碎;滩涂边界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更聚集和紧凑;建筑景观形状趋于规则,但较离散。湿地水文连通性较差,且逐期降低。河流景观景观类型的比例指数(PLAND)与可能连通性指数(PC)呈显著正相关,滩涂景观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与PC呈极显著正相关。
“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黄俊 占明飞 王伟 戚甫长 胡靓慧 陶云 张唤 黄杰
摘要:
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构建“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分析不同功能单元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的削减浓度分别达54.05 mg/L、21.54 mg/L和1.86 mg/L,去除率分别达66.06%、91.12%和85.41%。氧化塘(WD-YHT)和鱼菌藻单元(WD-YJZ)对湿地系统进水污染物削减效果最佳;菌藻单元(WD-JZ)、贝类低密度净化单元(WD-DmD)和贝类单元1(BL-BD1)对污染物的削减负荷偏低,需进一步优化生物配置。该湿地系统在整个试验期内有效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对外界水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为后续生态湿地的设计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神农架大九湖表层泥炭碳、氮、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阿木铁布 张一鸣 黄咸雨
摘要:
为了解亚热带泥炭地碳氮磷含量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在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采集147份表层泥炭样品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磷含量(TP)和总氮含量(TN)测试和理化参数分析,探究表层泥炭碳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九湖表层泥炭TOC含量变化范围为3.51%~37.93%,TP含量变化范围为0.37~2.75 mg/g,TN含量变化范围为0.59~1.6mg/g。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含量与含水率(r=0.45, P <0.01)和TP含量(r=0.27, P <0.05)呈显著正相关,TP含量与干容重呈显著正相关(r=0.32, P <0.05),TN含量与各种理化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对比亚热带、热带、北方泥炭地的碳氮磷含量,发现相对于热带和北方泥炭地,亚热带泥炭地的TOC含量和TN含量更低,而TP含量更高。本研究为亚热带泥炭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长白山金川泥炭地金藻鳞片分类特征的初步研究
杨婷 董博 吕祎婧 卜兆君 陈旭
摘要:
藻类是泥炭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泥炭地藻类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特征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长白山金川泥炭地表层泥炭藓为试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附生硅质藻类遗存形态特征,发现大量硅藻壳体和金藻孢囊,还有少量金藻鳞片。这些金藻鳞片总体呈两头略尖的椭圆形,由圆顶、盾、V形肋、凸缘、刚毛等部分组成。鳞片长度范围在4~5μm,宽度范围在2~3μm。经比对前人研究,这些金藻鳞片属于金藻纲金胞藻目鱼鳞藻属(mallomonas)。金藻鳞片由于其硅质成分易于保存、分类特征明显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湿地环境监测和古环境重建的有效生物指标。目前我国金藻鳞片相关报道很少,需加强金藻鳞片分类学及生态属性调查,深入了解湿地藻类生物多样性,并为湿地环境评估提供新方法。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李玉奇 陈鹏飞 夏定阳 雷婷 熊升 谭荔夫
摘要:
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对湿地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长寿岛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维管植物种类组成、主要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种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湖北长寿岛湿地维管植物丰富多样,共有103科324属489种,其中少种科和单种科合计占总科数的77.67%,寡属科和单属科合计占总科数的93.20%,少种属和单种属共计占总属数的98.46%。湿地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和莎草科等草本植物组成。常见的水生植物群落有眼子菜群落、水鳖群落和双穗雀稗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为狗牙根群落和小鱼仙草群落。植物区系主要有14个类型和9个变型,热带成分占比45.88%,温带成分占比54.12%,呈现出由热带过渡到温带的区系特点。
黄河源水生态产品“水银行”交易定价研究——基于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角度
蒋凡 冯昌信 田治威
摘要:
基于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角度探讨“水银行”交易模式下水生态产品交易定价。采用鲁宾斯坦议价模型对黄河源的水生态产品通过“水银行”交易模式进行定价。结果表明:2005—2012年单位水生态产品定价均值比2003—2004年高416.94%,建议完善黄河源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促进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从而改善黄河源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水银行”交易价格,提高黄河源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基于CiteSpace 文献计量的国内外高原湖泊研究态势分析
倪诚蔚 马敏象 黄洁 石峰 冯欣
摘要:
湖泊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原湖泊极易受先天条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和治理好高原湖泊意义重大。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利用WOS和CNKI数据库对高原湖泊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了2001—2021年国内外高原湖泊研究的文献量、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国外高原湖泊研究的发文量远远高于我国;我国更重视政府职能管理,而国外更注重数据模型的模拟跟踪;国外的研究一直聚焦于治理技术更新,我国则倾向于根据政策导向来选择研究方向。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亟需制定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长期性政策,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加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技术水平。
南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王红 邵京 李仁英 黄利东 陈子梁 徐静 徐丽 张军 葛世超 李全文 李丰明
摘要: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可为湿地公园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20年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综合考察和数据分析,从湿地自然环境、生态功能、社会环境3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新济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新济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为0.702,处于Ⅱ级健康水平,健康状态良好;自然环境、生态功能的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9、0.707,处于Ⅱ级健康水平;社会环境的健康综合指数为0.592,处于Ⅲ级亚健康水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质状况和人类活动强度,建议实时监测水质污染情况,加强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和建设施工的管控,减小施工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基于PSR 模型的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退化评估
杨幸幸 江灿 周红宏 贾俊鹤 王腾 何彦龙 杨颖 纪焕红
摘要:
盐沼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估研究可为生态系统问题的识别诊断、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建立了退化评估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状态为“轻度退化”,主要压力源来自崇明东滩东南部岸滩的侵蚀和互花米草入侵,盐沼状态退化主要表现在底栖生物的密度、生物量等方面。盐沼生态系统的功能响应主要体现在盐沼植被本地种面积的减少,表明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存在不稳定因素。
矿山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探索
朱江 张守法 包万隆 苏莉
摘要: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对庐山市东牯岭进行大量花岗岩开采,造成矿山北部及中部遗留下数十个矿坑和大量开采创面,山体水土流失和岩层风化情况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通过现场调查评估,提出通过构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矿山修复的思路,包括坑群的改造、排土场复绿、植草沟和截水坝等措施,再现山岭森林环境。以东牯岭原有信息和庐山作为参考样本,恢复森林沼泽系统,并建立适合本地植被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
兼顾历史肌理与区域发展的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规划
田川 桂萍 杨芳 王真臻 郝天 高迎 孔彦鸿
摘要:
湿地保护修复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片区洪涝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大黄堡湿地为例,在“生态+”理念统领下,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水位多情景分析等方法,统筹考虑湿地修复、保护区人地矛盾、周边区域发展,明确苇田区、苇塘区及过渡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基于水位差异将湿地核心区域分为保水区、浅水区、富水区,通过湿地肌理重塑、鱼塘整合及修复,营造鱼塘-水塘-复合湿地-芦苇湿地-林地的丰富生境,恢复大黄堡湿地独特生态本底,为人口密集的城镇群区域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基于近自然工法的武夷山“水美城市”修复工程
疏正宏 季永兴 邱小杰
摘要:
为科学治理武夷山麓崇阳溪,提出了崇阳溪武夷山城区段“近自然工法”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结果表明:1)采用碎石滩壅水、生态防护等近自然工法可解决山区性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与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2)合理营造丰枯季水位下的生态景观是山区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必要的生态堰坝加过流、过鱼设施是山区性河道整治一项重要技术措施;3)维护河流形态多样性是“近自然工法”治理河流的核心,滩岛及两岸植物应以当地植物为主,景观设施应以简单、保护为主。工程已连续遭遇了两次大洪水考验,既满足河道行洪安全,又营造了河道自然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态和环境景观效益,达到了“水美城市”的建设目的。
比较法视域下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徐军 郑仰礼
摘要: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各国推行的湿地保护政策不尽相同,但多数国家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机制将湿地生态补偿与湿地保护的目标相结合。目前我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尚显不足,存在立法滞后、边际模糊、程序缺位、监督缺位等问题。在比较法视域下考察加拿大、美国、印度、泰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实践,借鉴其成熟的湿地生态补偿经验。从制定生态补偿法、明确法律关系要素内容、完善程序性规范、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由此完善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贵州省湿地保护立法探析
刘秀清
摘要:
贵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湿地立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上位法指引,贵州省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概念不清、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效果不佳、公众参与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内容,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湿地保护法》的颁布给贵州湿地保护带来新契机,以《湿地保护法》为原则,根据贵州省情况调整不适应上位法的内容,适时修改以《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其他配套法律规定,努力打造美丽贵州、生态贵州。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苗垠
摘要: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国内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与实施情况等内容,选取跨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水生态补偿—三江源、移民安置补偿—长江十年禁渔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补偿对象不确定、补偿标准难测算、补偿资金单一、补偿监管滞后、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湿地跨区域协调机制探析
李祎恒 冯亚茜
摘要:
当前我国湿地区域空间功能仍存在规划不协调问题。为了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促进国土空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有必要建立湿地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从我国国情出发,参考借鉴域外国家在区域规划协调性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湿地地区区域规划协调原则、建立协调统一的湿地区域规划体制、创新湿地区域规划立法机制等策略,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湿地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进行探索,提出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的湿地区域规划路径。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的对策思考
王甫同 安玉亭 李春荣 殷鹏 王凯红 陈亚芹 张涛 周莉
摘要:
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开展自然教育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探索实践,并提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保护区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设施完善、文化深厚、区位优越等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包括功能布局不合理、自然教育体系不完善、生态安全威胁。保护区在精品课程和教程开发、特色自然教育径设计、人才队伍培养、新旧媒体融合和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实践。提出了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打造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探索社区化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中国湿地博物馆“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策划与实践
周圆 王莹莹 于娜娜
摘要:
“草木有心——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从《诗经》中的湿地植物入手,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览模式,通过馆藏文物、动植物标本、图版手绘等实物展品,融合视觉、触觉、听觉效果,向观众深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文章尝试从选题定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配套设计4个方面梳理总结该展览在策划、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以期为中小型博物馆专题展览相关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邛海湿地科普宣教功能提升探究
董文婧 吴富勤
摘要:
邛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天然博物馆兼自然教育学校。文章分析了目前邛海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专业宣教人员缺乏、宣教体系不完善、宣教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邛海湿地提升科普宣教功能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宣教中心开放常态化、宣教中心讲解专业化、鸟类观测站大众化以及科普宣教工作完善化,以期为邛海湿地的科普宣教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动态信息
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彭杨靖摄影(封面)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 (封底)
微信平台“往期浏览”栏目可阅读过刊的摘要、参考文献等;“当期目录”可浏览当期目录、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论文检索”可根据关键词、题目、内容及作者等检索您想要阅读的文章。“保护修复”栏目筛选了湿地保护修复类原创文章;
感谢您关注《湿地科学与管理》公众号!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