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记者 杨蓥晖 傅一览 吴静 刘乐平 摄 / 记者 许卓恒 李苾罡
读懂一座城,就应该去这座城的更多地方。
昨天,因为一条中山路而相聚杭州的全国60名“中山使者”和记者,雷峰登高,西溪游船,灵隐祈愿,宋城怀古……无论是北国诗人,还是南国学者,都为这座城的秀气与宽容折服。
流传着许仙与白娘子故事的雷峰塔,现在安装了人性化的电梯;家门口有着同样芦苇和水鸟的湿地,杭州却把它做成国家公园;重写一部史诗,轰轰烈烈的一番演出后,“宋城千古情”名气直逼法国红磨坊——在这些标注杭州元素的符号面前,留下最多的,是“中山使者”们孩子般的笑容。
《新京报》记者储朝新称,雷峰塔的电梯,让我看到了杭州保护古建筑的人文关怀精神所在,在老人们乘坐电梯登高收揽西湖全景时,如果再去谈论雷峰塔是否修旧如旧,能不能用电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杭州保护的是精髓,而不是形式。
77岁的青岛“中山使者”鲁海老师执意走了走西溪湿地,“同样是葛优拍的电影,杭州就能很好地借电影来宣传自己,这种创意,值得青岛在旅游发展上思索。”
今天,中山御街隆重开街,读了一座城之后,30名中山使者,会去如何读懂这条800年的御街——在此之前,这座城已经足够让他们留恋,“杭州,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雷峰登高好省力
上午的第一站是雷峰塔景区。
当大巴开到烟雨蒙蒙的西湖边时,许多记者和使者笑着告诉我,这个景点绝对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小在书本里读到过它,在动画片里看过它,在传奇故事里听说过它,却很少有机会亲眼看看它的样子。
“你知道吗,沿着那些雕花精致的汉白玉,绕着铜制的大柱子一路向上,最后再眺望被雾气和秋雨笼罩的西湖,这里,真有些仙境的味道。”登上雷峰塔顶,第一次来到杭州的《海峡都市报》记者董加固这样形容。
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很短,不过,在客人心目中,雷峰塔留下了长长的思念。
台北友人 到“白娘子”原产地
终于来到了“许仙与白娘子”的原产地!
刚一踏进雷峰塔景区,台北中山使者、来春教育基金会顾问、中华观光人力资源发展协会财务理事林正文就乐呵呵地喊了这样一嗓子。
“在台湾,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曾经还上演过一本非常有名气的同名露天歌仔戏,当年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孙翠凤演过这个角色。每到一开戏就万人空巷,特别是演到法海水淹金山寺的场景,掌声雷动。今天真是看得过瘾,听得过瘾。”
他说,自己曾来杭州旅游多次,以前只是在西湖边坐过船,去过三潭印月,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奇妙之处。这种“晴天不怕晒,雨天不怕淋”、又能观看西湖全景的景区要回去跟台湾的朋友好好推介。
年迈使者 雨天登塔感温暖
故事很传奇,景色很美,景区内的许多硬件,也让中山使者和各路记者们感到温暖。
登上雨后的雷峰塔,《新京报》记者储朝新称,走了这么多地方,这算是他见过最人性化的人文景观吧。上塔还有电梯,有些上了年纪的中山使者,就不用爬得气喘吁吁。入塔以后,仍有专供老人和残疾人室乘坐的电梯,乘坐上塔便能一览西湖美景。这个时候,如果再去谈论雷峰塔是否修旧如旧,能不能用电梯,就大可不必了,杭州市政府保护的是塔,体现的是人文关怀,这才是保护古建筑的精神所在。
孙纪申先生今年77岁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他说,自己生在杭州,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杭州,最后一次来杭州已经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
雨天爬楼梯,对许多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考验景点服务设施的重要细节。
不过,这一次雷峰塔的阶梯,却让老人给了高分,无论是沿路铺设的地毯还是石砖的防滑设计,都做得不错。他回忆说:“这里原来是没有这么规则的石阶的,在我的记忆里,这里原来就是一条山路,而且有很多烂树桩,路况非常不好。”
“这次来杭州,真没有想到杭州的变化这么大啊!这几年光听说杭州在全国拿奖了,来看一看才知道的确是好。”雷峰塔上,望着西湖上的翩翩帆船,享受着西湖美景,孙先生无不感慨地说。
成都歌手 把“雷峰塔”带回家
来自《南国早报》的记者程浩楠是第一次来杭州,对杭州的感觉特别亲切,他很兴奋地爬上雷峰塔,放眼西湖,不禁吟起了苏东坡的诗:“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还真不是一个传说,山清水秀,值得一来。”从雷峰塔下来,走在林荫道上,程浩楠和南宁的“中山使者”聊天时,无意间流露出希望重游杭州的意愿。
在离开雷峰塔时,他特意去附近的商店买了一块雷峰塔的旅游纪念币,他说:“这个镀金的硬币,据说能给人带来好运,来了杭州总要带点纪念回去,不错的哦!”
与买硬币的程浩楠相比,成都中山使者,藏族女歌手斯迪措可花了“血本”。
“实在没忍住,觉得这塔实在漂亮,而且孕育了那么多的传奇故事,索性就把雷峰塔搬回家了。虽然花了500多块钱,但我觉得很值得。”
抱着精致的雷峰塔雕塑和一包纪念品,小姑娘一脸满足。
西溪游船觉休闲
西溪,大家并不陌生,因为《非诚勿扰》,但对于多数“中山使者”来说,是神秘的。
昨天的西溪,烟雨朦胧,犹如一位身披薄纱的江南女子,尽显江南的阴柔之美。
来自全国30个城市的记者和“中山使者”朋友一睹了西溪湿地的芳容。对于西溪湿地的印象,很多人就用了一句很简洁的话:“干净,清新,适合休闲度假。”
“西关小姐” 50块钱买旗袍
昨天,烟雨中的西溪是一道美景。
而来自广州的“西关小姐”陈伟姗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丝毫不逊色于西溪:披肩的秀发,粉红的脸蛋,高挑的身材,一袭浅绿色的连衣裙,对你回眸一笑,着实让人心跳。
一上游船,陈伟姗就情不自禁地来到船头,坐在甲板上,摆起了很陶醉很诱惑的Pose,任由记者的闪光灯闪烁。船行芦苇丛中,她还不时将手滑入清澈水中,荡起阵阵涟漪。
西溪湿地里面河渚商业街,是陈伟姗最心仪的地方,来到这里,立即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望着古色古香的商铺里,挂着满眼的杭州丝绸,顿时就挪不动步子了,和店铺掌柜一番讨价还价,最后50块钱买了一身旗袍,穿在身上就不肯脱下来了。
“和广州的商业街相比,我觉得这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特别清新,少了城市的喧嚣,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如果有机会,我会带上父母来杭州小住几天,应该很惬意的。”因为工作比较忙,她很遗憾这次没有带上父母。
八旬老师 湿地漫步4公里
过了河渚街,便是电影《非诚勿扰》的拍摄地。
年近八旬的青岛使者鲁海老师,在西溪湿地坚持走了近4公里,大汗淋漓。鲁海老师说,他每年起码要来杭州3次,但唯独西溪湿地没来过,这次借助“中山使者御街行”活动了却了这个酝酿许久的心愿。
鲁海老师对西溪湿地很是赞赏。“一部《非诚勿扰》,就让西溪湿地红了半边天,葛优也在青岛拍过电影,比如《天下无贼》、《手机》,这些电影名气不比《非诚勿扰》差,但杭州就是能借电影来为自己创新宣传,这种意识,是青岛不能比拟的。”
“说来也巧,我来的航班上就放了《非诚勿扰》,葛优在小船上说,西溪,且留下!没想到自己就真的到了这里。” 一看到电影中的道具船,重庆形象大使曹茂立刻拿出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一通。
她说,一到西溪湿地,包围在绿地和红彤彤的柿子中,感到整个人非常轻松和惬意。
北京作家 喜看景区“烟火味”
“做一只西溪湿地的白鹭想必会非常幸福。”
北京中山使者,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十年砍柴”李勇一点也不吝啬自己对西溪湿地的喜爱。
多次来杭州旅游,在杭州有一票好朋友,夫人又在杭州读大学,他“埋怨”地说,怎么没有人早点跟他说过这个景点。
“有的城市有人文景色,有的城市有自然景色,但像杭州这样将二者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城市,非常少见。而西溪湿地,就是这样的典型。这里的绿化和建筑结合得非常自然,看不出人工的痕迹。”
“十年砍柴”形容杭州是一个有“烟火味”的城市。而走进西溪湿地,这样的感觉则愈来愈浓。
“在这里,那些书本中的优雅文字会全部跳出来,一一展现在你的脑海:江南人撑着小船,在水网密集的湿地捕鱼、摘柿子、种植蔬菜,安逸地劳作、生活。恐怕,这就是杭州人口中休闲的意义吧。”
无论是坐在小船上,还是漫步在古色古香的白墙黑瓦中,“十年砍柴”都羡慕地说,做一个杭州人真好。
灵隐藏绿洗客尘
出西溪,转灵隐,忽然下起大雨。怀着对这座千年古刹的敬意与虔诚,30名中山使者还是决定冒雨探访,伴着甘醇的桂花香味,湿漉漉的古寺,还是一如往前一样安静。
摄影专家 桂花树下声响轻
这是个桂花吐蕊的季节。
关于桂花,《海峡都市报》的摄影记者田米是有所知道的,所以她来杭时,就带上了“长枪短炮”。
刚到灵隐寺,雨中的桂花格外清香,扑鼻而入。看着盛开的桂花,田米禁不住伸手拉了一枝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桂花的香气,然后又轻轻地放开去,生怕惊扰了它,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着金桂,不停地按下快门……
“一走进这里,整个人就会安静下来,我连说话都不愿放大音量。”撑着伞,绕过成片的桂花树,走在被雨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青石板上,福州晚报记者阮长安说,自己要把脚步放得慢些、再慢些。
他感叹称,一个城市的中心,怎么会“藏”得住这么大片的绿化,一路走来,都市的喧嚣、烦恼仿佛都已经远离。
南昌编剧 驾轻就熟当导游
“我和灵隐有着非常深的缘分,10年前我写过关于全国各地寺庙的剧本,其中就有灵隐。剧本名字就叫”飞来峰上的奇石“,以神话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这个景点。当初找灵感的时候,还在这里住了很长的时间。”
因为工作的关系,南昌中山使者,著名编剧王乔林昨天下午才抵达杭州,找到大部队时,整个行程已经进行到第三站。
可即便还带着旅途的疲倦,他依然为大家当起了现场讲解。那些关于寺庙的故事、飞来峰的故事、石刻的工艺。
“难道杭州日报又请了新导游吗?”一位中山使者笑着说。
藏族姑娘 惊叹沿海有圣寺
一进灵隐寺,成都使者斯迪措就不爱讲话了,这位来自阿坝州的藏族姑娘,眼神中充满虔诚。
第一次来到杭州的斯迪措称,这里的寺庙和藏传佛教都是一样的,挺亲切的,佛理本是同根的,是一脉相承的,讲的都是一个善的理。让她觉得意外的是,沿海地区的寺庙,也是如此宏伟和巨大。
宋城烧饼惊“皇帝”
有人从这里读出了“大气”。北京使者、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丁朝真说,“来杭州,看了湖、塔、寺,现在又来到宋城,大手笔的长远规划,这里的大气让人折服”。
也有人在这里读出“历史”。天津《渤海早报》记者孔令彬看完《宋城千古情》颇有感触:“回想古人的壮志豪情,竟有些被激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还有人读出了“融合”。 呼和浩特使者、作家高培萱认为,“这里让人体味到了历史和文化,所以才有梦回大宋的感觉。商铺、杂耍都是南宋风味,文化和商情天然融合。”
没错,他们说的就是杭州宋城主题文化公园。宋城是使者和记者们昨日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
天津记者 观罢赋诗咏宋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刚刚看完《宋城千古情》的天津记者孔令彬用这八字概括了他的观感。他问记者:“这里的城墙、街道、仿古建筑有这么大的魔力,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晚些时候,记者又收到他的短信:“感受南宋风雨,触摸古都历史。一场用现代科技还原历史的试听盛宴,感受到的不止是感官上的享受。金戈铁马厮杀阵阵,烟雨朦胧古都水韵,愁肠千转美丽传说,都在这里完美呈现。”
大连骑警 喜骑公共自行车
大连女骑警毕玉萍这是第二次来杭州了,上一次是4年前。毕玉萍听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很“流行”,早就想来试试。骑惯了马儿的毕玉萍骑上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也很有“范儿”,体验了一把公共自行车,女骑警的评价是:“杭州的‘马儿’性能好!方便好骑。”
在宋城,毕玉萍说:“这里(宋城)比我上次来玩的时候丰富多了。沿街的商铺多了,街旁的杂耍很有趣,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彷佛回到了南宋的城市。”
“北宋皇帝” 宋城摊头吃烧饼
“我发现一种烧饼,它的做法和味道跟开封的一模一样!这两座城市的渊源真不是一般的深。”说这句话的时候,北宋皇帝的扮演者李保田意味深长。“杭州和开封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太深了,从两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里至今还能找出共同点来。”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画面,当《宋城千古情》上演到南宋皇帝出场时,这位“北宋皇帝”竟然也沉醉起来,莫非这个时候他也想起了自己的“文武百官”?
使者献上金点子
学者、诗人、企业家、演员、城市旅游形象大使……这次来杭参加中山使者御街行的“大使”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没踏上过杭州的中山路,在与记者交流时,许多使者谈出了许多精妙的点子——
在杭州中山路上给全国中山路立碑
南京使者: 陈宁峻,南京总统府学者
“全国一共有多少条中山路?”“有人说这个数字在180多条。这个没有定论,我个人感觉这个很难统计。”
南京使者陈宁峻觉得,借助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开街,全国三十城市的“中山使者”济济一堂,这已经非常难得。他给杭州出了个“锦上添花”的点子。
“每个城市的中山路都能说上一段历史,而且各有其特色。可以考虑在杭州中山路上立碑,碑上阐述全国各城市中山路的历史、现况。今天可以是三十个,以后慢慢增加。这样做下去,这个碑或者碑林会成为杭州中山路上一道奇特的风景,绝对独一无二。”
按照陈宁峻的设想,有一天你来逛杭州的中山路,除了能够欣赏到中山路的美丽精致,还能够了解到全国各地中山路的知识。
建立固定机制的“全国中山路联谊会”
南昌使者: 王乔林,国家一级编剧
“我这次来杭州就是要来感谢你们,杭州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件我想了很多年而没有做成的事。” 南昌使者王乔林对记者说。
王乔林是原南昌市文化局局长,在他的设想里,南昌的中山路和全国各地许多中山路一样,非常有历史底蕴。“全国各地的中山路应该多多交流,这种交流包括经济、文化、旅游等。”
这个设想的“雏形”在杭州首先实现了。王乔林说,杭州办成了这件事,他也特别高兴,“希望建立一个类似‘全国中山路联谊会’的组织,它有固定的机制和体制,定期组织活动,加强全国各地中山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次的杭州日报组织的‘中山使者御街行’活动,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果在杭州建立‘全国中山路联谊会’,杭州的中山路将变成一条宽广的大道。”
记者期待游御街
天津《渤海早报》记者孔令彬: 游玩期间,我们的大巴经过鼓楼,导游说,里面就“藏”着中山路,虽然只看到中山南路的一小段,但我已经心里痒痒的了。在我们天津,也有许多的老建筑和老街道,我本人就非常喜欢这样的建筑,而如何保护它们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虽然今天只是短暂的一段车路,但我看到了南宋皇城遗址的博物馆,看到了中山南路上古色古香的白墙青瓦建筑,我觉得在开街仪式上,我会有更大的惊喜。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连隽伟: 孙中山先生以及关于他的故事,是两岸之间一条文化纽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此行采访的重点,也会放在杭州中山路的文化上,计划通过文字和图片寻访这里的老字号和它们故事。在开街仪式上,我非常期待杭州传统文化的体现,如果可以,我想跟商铺的老掌柜们聊聊天。
长沙《潇湘晨报》记者黄素云: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虽然说来杭州已经很多次了,但对于修葺一新的中山路,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游了一整天杭州,给我的印象就是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也保护得很好,我想明天的中山路,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