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西溪 看明朝修长城的首席执行官怎么尽孝

媒体:杭州日报  作者:见文内
专业号:西溪湿地
2008/6/5 11:20:22
                       西溪三期工程发现思母亭遗址
     看明朝修长城的首席执行官怎么尽孝
本报讯(通讯员王庆、方李宏、高强,记者孙磊)
西溪湿地三期工程挖出了重大发现!洪氏后裔洪大根等人凭着记忆,指点考古队员在五常村一村道挖出了西溪五常洪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母亭遗址。
我们沿文二西路西行到绕城高速向南,离广福寺不远,就能看到“思母桥”和“思母亭”遗迹。
思母亭是珍贵的实物史料
“思母桥”于1977年被改建为水闸,桥上建扬水站,至今桥面石上尚存“思母桥”三个阳文。这次出土的“思母亭”基址就在离“思母桥”不远的地方。
考古队根据洪大根等洪氏后裔的指点,勘察原有河道、码头、辇道、树木等环境,发掘出了“思母亭”基址,还清理出十多块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及宋砖。考古人员确认,这个碑亭基址就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朝重臣洪钟所建的“思母亭”遗址。
洪钟是谁?明朝重臣,字宣之,号两峰居士。
如今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重修的,而洪钟就是首席执行官。史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洪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饰蓟州(今北京附近)边备,增筑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关,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270余座。”
嘉靖两年(1523年),洪钟逝世,嘉靖皇帝三次派使者谕祭,颁发诏令,并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其墓志铭由理学大师、兵部尚书王守仁撰文,工部尚书俞琳书写,吏部右侍郎胡世宁篆额。其墓表(神道碑)由大理寺卿、河南巡抚陈珂撰写,洪钟的好友、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书碑,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董玘篆额。
明朝尚书建亭尽孝
洪尚书和“思母桥”、“思母亭”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洪钟出生于耕读世家,母亲姚氏端庄淑惠,常促其进取好学。洪钟年幼时,到学馆读书要经过洪家河,河上石桥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洪母顾及儿子安全,无论风雨,不顾寒暑,用竹子编成的渡船每天接送。
后来,官至尚书的洪钟为报母恩,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资在昔日母亲摆渡接送他读书的地方,建造一座桥梁,取名“思母桥”,又在桥南辇道旁盖了一座亭子,取名“思母亭”,并撰写《思母亭记》一文,镌刻于亭内石碑之上。
现在思母亭记碑石保存在五常洪家埭,属太湖石质,有碑额、底座,高2米有余。可惜的是,碑文早已模糊,只有“桥坍塌,编竹而渡”、“大明正德十五年月吉旦立”等字尚可辨认。
洪钟在任上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史书多有褒词。就是现在大放异彩的“五常十八般武艺”,也是他留给五常后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钟还为端午节五常龙舟盛会推波助澜,使之更为盛大。
洪钟的祖父洪有恒、父亲洪薪皆因洪钟而获赠尚书衔,洪钟的儿子洪澄、曾孙洪瞻祖也官至御史中丞和都御史,属于正二品,与尚书平级,后人“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说的就是这一家。据说现在的五常村,就是因为出过五个尚书而得名的(古文中“尚”与“常”通用,“五常”本“五尚”也)。
阅读 32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