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周六,牛通社小记者再次来到西溪湿地公园,带着无限好奇,探访神秘的秋雪庵。十分钟的船程,一路上,大家安静地听着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看着眼前白茫茫的 芦苇荡,时不时还有鸟儿飞过。在秋雪庵弹指楼上,往窗外一看,大片芦苇尽收眼底,大家都忍不住拿出画纸和彩笔,将眼前的美景留住。小记者们还来到芦苇丛 中,脱掉鞋子,用脚感受大地的温度和轮廓。还有很多小记者趴在地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大自然。
盛开的芦苇花
晚秋初冬,是芦苇花盛开的季节。眼前一望无际的芦苇花,洁白、轻盈、柔美,空中还有许多花絮随着风从池畔铺天盖地的飘来。风儿在吹,芦苇秆在摇,朵朵芦苇花雪花般舞动着。
那毛茸茸的芦苇花,远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却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红色的,还有淡青色的。一阵微风吹来,那如细碎的棉絮似的芦苇花,便在阳光下摇荡,放眼望去,好像白色的波浪。
芦苇花如那淑女,恬静、淡雅,飞舞中透着灵气,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缤纷的色彩。这芦苇花素洁、飘逸、高雅。她超脱低级、拒绝媚俗,柔顺中隐含着傲骨,以无穷的韧性醉倒了秋风,更是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历代诗人所赞美。
牛通社记者 韩嘉阳
现代实验小学 六(2)班
探访神秘秋雪庵
船上,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竖起耳朵静静地用心倾听。船桨与水接触的声音;鸟类飞翔时煽动翅膀的声音;风吹过,芦苇发出唰唰的声音。
一路上还看到了很多生物,植物、动物、昆虫,有芦苇、苔藓、水葫芦,还有很多鸟儿在飞着。到了秋雪庵,登上弹指楼,只看见芦花白茫茫的一片,如同雪花,随风飘荡,它的毛絮飘到了脸上,软软的、凉凉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写的《渔歌子》,把西溪这一大自然的杰作,描写得更有诗意,更加美丽了。
牛通社记者 黄欧文 建新小学 五(4)班
接触大自然
“大 家把鞋子脱了来感受一下吧。”老师的一句建议,让小记者们都紧张起来,多数都大叫不要,可还是很好奇地脱了鞋子。我拎着自己的鞋,踏上了木板小路,粗糙的 木头亲昵地抚摸着我的脚心,一步一步走在木板小路上。我闭上眼睛,风声、水声与鸟儿的鸣叫声都传入耳中。走到拐弯处,不知哪位伙伴喊了一声:“我们在走回 车键!”大家都笑了,清亮欢悦的笑声打破了这一片寂静,浑然不知脚丫已有些冰冷。
牛通社记者 袁嘉仪 采荷二小 六(1)班
不同角度看自然
高 处往下看,整个秋雪庵尽收眼底。白茫茫的芦苇荡被许多水带缠绕着。秋雪庵是一座被芦苇丛层层包围着的孤岛,就像我在冬天的北方看到的,大雪包围着一座没有 积雪的小山包。当工作人员问我们,大家知道秋雪庵的名字的由来吗?“秋天的芦花就像雪一样。”我想也没想,只是把自己眼前看到的感觉说出来,没想到说中 了。
趴在草地上,观察芦苇丛,用不同的角度看自然。发现,高处看,芦苇是以片为单位;站着看,以团为单位;趴着看,是以株为单位。为了更加亲近自然,我们还赤脚走了一段路。我发现,唯一的区别就是:赤脚走着脚底有点疼,而穿着鞋子却不会。
牛通社记者 吴攸 青蓝小学 二(1)班
秋雪庵的芦花
一 艘木船载着我们进入西溪蜿蜒的水道。溪水绿绿的,静静的,好像一块碧玉,在秋日的阳光中泛着温柔的光。突然,船转了一个弯,一幅只有在画家的笔下才能见到 的美景映入我的眼帘:绿绿的溪水边,一大片银色的芦花高高低低地簇拥在一起,就像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堤岸。一阵秋风吹来,一朵朵细小的芦花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妈妈的怀抱,随风飘扬。这些小芦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好像这世间最轻盈的舞者,在空中悠然地盘旋着,舞蹈着,有几朵顽皮的芦花还开玩笑似的飘到了我 的头上。
牛通社记者 马斯昭
文一街小学政苑校区 四(2)班
牛通社记者王俊翔(文海实验学校)、胡集源(文一街小学政苑校区)、刘若芸(青蓝小学)许恺睿(南肖埠小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