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水乡婚嫁现场。 陈炜 摄
中新网杭州2月15日电 (见习记者 肖娜)自古以来,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因河网港汊繁多,无船不达,因此婚礼习俗紧紧围绕水来进行。15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重现了水乡传统婚嫁场景。与现代婚礼不同的是,古时的新郎用自家的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迎娶新娘。从媒婆、月老到唢呐乐师,这一支浩浩荡荡迎亲队伍的排场和气势并不输于如今的婚礼豪车队。
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湿地建于宋代。历史上,有100多位文人墨士吟咏西溪湿地。这使得西溪湿地的自然和文化因素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个性鲜明的湿地形象。
15日上午,一支装扮火红的迎亲队伍蓄势待发。队伍中,身着长褂、相貌俊朗的新郎在媒婆的带领下,登上了迎亲的婚船,并缓缓向新娘家的埠头划去。
记者看到,整个迎亲队伍声势浩大,有媒婆、月老、乐师、轿童等20余人。
约摸十多分钟后,婚船抵达女方家。迎亲队在女方家门口吹号鸣鼓三次,其中第三次吹敲要持续到新娘出房为止。随后,迎亲队伍再将花轿抬至埠头迎接新娘。
这时,新娘的舅舅早已等候在埠头,并将新娘抱上花轿,送回至男方家。
在鲜花簇拥的“送亲船”上,记者看到,两名喇叭手一路吹打喜乐,船上还摆放着“子孙桶”、嫁妆、盐和米等物品。
据西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庆漾介绍,船上的盐、米等都是生活必需品,女方以此告诉男方,这只送亲船上坐着的是一位贤惠持家的女子。
在喧闹的喜乐声中,婚船到达男方家的埠头,新娘被直接抱至堂前准备拜堂。
在整个上下船的过程中,新娘的脚不能触地。据透露,这样一来,夫妻双方若日后发生争执,按照风俗新娘是不能独自回娘家的,因为当初她是被“八抬大轿”请进门的。
拜堂时,新郎、新娘三拜“和合二仙”(民间传说之神),以祈求夫妻平安和顺、白头到老。
据了解,在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上,常挂有一副“和合二仙”的画。画上有两位面带笑容、长发披肩的孩童,其中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人们常借此来祈求新婚夫妇能永结同心。
繁复却极具趣味的拜堂仪式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便被众人簇拥着进入了新房。他们进房的第一件事,是吃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期间还要抛喜糖、放花炮,预示着早生贵子。
沈庆漾告诉记者,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西溪的水乡婚俗是江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宋文化特色,除了一般常见的婚俗礼仪之外,当地的水乡婚俗更注重排场。
“其实,一场真正的水乡婚礼,要动用50余人、4余艘大船,花费约七千元。整个排场和气势,并不输于如今的婚礼豪车队。”沈庆漾说。(完)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