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以生态为基础的湿地公园规划

媒体:网络  作者:佚名
专业号:森林旅游资讯
2014/10/7 20:21:56

关键字:湿地 城市湿地公园 生态规划 实例分析

摘  要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为了更好地建立湿地保护政策,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受到破坏,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湿地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渐渐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不但可以保护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还能更好发挥它的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功能。

1 什么是湿地

1.1 湿地的定义

湿地(Wetlands)的中英文原意都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312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的水域”。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1.2 湿地的功能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2)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干旱时又能释放水,这对于人民生活和生产是十分重要的。我国1998年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江、河的湿地(湖泊)被开垦,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调洪能力。

4)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我国广东湛江沿海农民不但保护红树林,而且人工种植红树林,以保护他们的农田和水产养殖地。湿地植被还有防风作用。

5)清除和转化毒物、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6)防止盐水入侵:沿海地区入海的淡水减少时,海水会沿着江河向上扩展,严重时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天津市和上海市多次发生过海水倒灌,山东莱州至烟台沿海因海水入侵造成4万多hm2土地盐渍化。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岸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

7)保持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方便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新疆博斯腾湖周边地区比其他地方的气候湿润。

8)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1.3 湿地的价值

湿地矿产。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盐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盐湖中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湿地能源:湿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此外水力发电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能源之一。我国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湿地丰富的物种和遗传资源。我国的湿地植物有2760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约156科、437属、1380多种。从植物生活型方面划分,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有的是草本,有的是木本;有的是灌木,有的是乔木。我国在湿地栖息的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禽大约250种,包括亚洲57种濒危鸟中的31种,如丹顶鹤、黑颈鹤、遗鸥等;湿地是迁徙鸟类的必需的停歇地。仅在亚太地区,就有243种候鸟,每年沿着固定的路线迁飞,途径57个国家和地区。以涉禽为例,每年春秋两季沿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西太平洋三条线路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上万公里迁飞,途中必需在湿地停歇和补充食物;湿地中鱼类约1040种,其中淡水鱼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杂交水稻,其中一个遗传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湿地的野生稻。

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

教育与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和古地理方面有极重要价值。

2 什么是城市湿地公园

2.1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公园定义为: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湿地公园亦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3]

2.2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公园的特性,但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到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3.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是: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出发点,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并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 。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此外,随着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再自然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3.2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措施

3.2.1湿地公园水的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因此,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城市湿地公园的水面处理除了现有池塘根据所处位置尽量保留外,对现有河道水池底部进行有限的工程技术处理,以保证游人的安全。基床的设计水深应根据栽种的植物种类及根系生长深度来确定,以保证有氧条件下的最大水深,实现较长的接触时间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城市湿地公园水的规划还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

3.2.2湿地土层结构改造

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动土量,以降低施工所需能耗、切实贯彻生态化设计的原则顺应基址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消耗是生态化设计中相当重要的原则。

湿地公园的营建中,土壤结构亦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

3.2.3湿地护岸的生态设计

作为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的营建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精心考虑。混凝土砌筑的护岸破坏了湿地对周围环境应有的过滤和渗透作用。而人工草坪由于自我调节能力弱,大量的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残余化学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污染。理想的湿地护岸生态工程技术,是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观。公园内的部分水面及滨水走廊等则可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灵活应用硬质驳岸、抛石护岸、植物、自然式草坡护岸等形式组合(3)。另外,还可通过沿岸木栈道、伸入水面的挑台、下沉式台阶等提升市民的亲水性。

3.2.4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6]。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湿地公园中常采用的去污效果比较好的挺水植物有茭白(Zizani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angustata)、水葱(Scirpus validus)、灯心草(Medulla junci)、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等;漂浮植物主要有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菱(Trapa japonica)、水鳖(Hydrocharis morsuranae)、浮萍(Azolla imbric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等;沉水植物主要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森林沼泽主要树种有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杞柳(Salix integ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os glauca)、冬青(Ilex purpure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黄檀(Dalbergia hopeana)、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地带性植被种类;草本沼泽类较多,如莎草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菱群系、浮萍群系、凤眼莲群系等湿地景观植物[7]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8]。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3.2.5 道路系统的处理
 (1)提供人车分流、和谐共存的道路系统。步行道路系统满足游人散步、动态观赏等功能,串联备出入口、景观节点等内部开放空间,主要有游览步道、台阶登道、步石、汀步、栈道等几种类型组成;车辆道路系统包括机动车(消防、游览、养护等)和非机动车道路,主要连接与绿地相临的周边街道空间,其中非机动车道路主要满足游客利用自行车、游览人力车游乐、游览和锻炼的需求。规划时宜根据环境特征和使用要求分别组织,避免相互干扰。

(2)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设施和多样的亲水步道,增进人际交往与地域感。湿地公园是自然地貌特征最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其本质的特征就是拥有开阔的水面和多变的临水空间。对其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基础地貌特征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所,诸如临水游览步道、伸入水面的平台、码头、栈道以及贯穿绿地内部备节点的各种形式的游览道路、休息广场等,结合栏杆、坐凳、台阶等小品,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设施和多样的亲水步道,以增进人际交流和创造个性化活动空间。

(3)配置美观的道路装饰小品和灯光照明。人性化的道路设计除对道路自身的精心设计外,还要考虑诸如坐凳、指示标牌等相关的装饰小品的设计,以满足游人休息和获取信息的需要。同时,灯光照明的设计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道路常用的灯具包括路灯(主要干道)、庭院灯(游览支路、临水平台)、泛光灯(结合行道树)、轮廓灯(临水平台、栈道)等,灯光的设置在为游客提供晚间照明的同时,还可创造五彩缤纷的光影效果。

3.2.6景观建筑、小品配置

湿地公园需要设置一定的景观建筑、小品,一般常用景观小品包括:雕塑、假山、置石、坐凳、栏杆、指示牌等。常用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水榭、茶室、码头、牌坊()、塔等。建筑物的格调应与湿地公园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湿地公园的一个亮点。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可以是简单、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

3.2.7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应配合游览区设置,以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

1)设置固定停靠点,如水上游线的停靠码头;环湖自行车的自行车驿站等。

2)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等,引导游人游览。

3)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待服务,如游客服务中心、小卖部等。

4)休息亭、椅、厕所、垃圾箱等。

4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实例分析

4.1中国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现有维管束植物461种,鸟类126种,鸟类总数占杭州的50%以上;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名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康熙、宋高宗,米芾、厉鄂、郁达夫等纷至沓来,龙舟胜会、樟树社戏等民俗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了中国第一个词学圣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3.46平方公里,已于200551日正式对外开放,内有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占一期总面积的94%,另有科普展示馆和深潭口水质、气象、环境监测站等科普教育设施以及秋雪庵、烟水鱼庄、深潭口等8大人文景观;二期工程4.89平方公里,2006518日启动,2007101日实现有限开园。

二期工程在吸取一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秉承“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原则,大力保护西溪湿地桑基、柿基、竹基鱼塘的生态环境,保留了合建港、包家埭约2平方公里的一级生态保护区(只允许科考人员进入),并延续原有历史文脉,重点凸显了独具西溪特质的生态西溪、人文西溪、科普西溪等三大功能,恢复和重建了杭州湿地植物园,绿堤,福堤,千斤漾、莲花滩观鸟区,高庄,河渚古街,洪钟别业等七大生态、科普、文化景观。

4.2中国成都的活水公园

四川省成都市的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这一占地2.4hm2的公园,坐落于成都市的护城河——府河上。这是一个集现代意识和传统园林于一体的公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生态意义。

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西·达蒙(Betsy Damon)女士,同其他设计者一起,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全长525m,宽75m,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公园起始的鱼嘴部分,拆除部分河岸堡坎,用地方石材砌筑台阶式浅滩,栽种有大量的天竺葵、桢楠、黑壳楠、桫椤、连香、含笑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配置,参照峨眉山自然植物群落。两架川西水车,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眼蓄水池。此处利用地形建造覆土建筑,建成环保展览及教育中心,并设有净水工艺厌氧处理池。临河仿照旧有木构民居而建3层通透式茶楼,以供游人品茶休憩。河水继续流入水流雕塑群代表的“肺区”,这里利用气旋,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生动地体现“活水”曝气的意义。鱼鳞状的人造湿地系统,是一组水生植物塘净化工艺设计,错落有致地种植了芦苇、菖莆、凤眼莲、水烛、浮萍等水生植物,对吸收、过滤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各有功能上的侧重。蜿蜒的塘边小道,塘中木板桥,营造出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意境。经过湿地植物初步净化的河水,接着流向由多个鱼塘和一段竹林小溪组成的 鱼腹”,在那里通过鱼类的取食(浮游动植物),沙子和砾石的过滤(鱼类的排泄物),最后流向公园末端的鱼尾区。至此,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化过程,重新流入府河。每天,活水公园的流量可达200m3。该流量当然不足以改变整条河流的水质,却足以让游人在顺“鱼”而下途中,亲眼目睹“死水”被渐渐激活,逐步净化,最后变为“活水”的过程,其对人们的环境生态观念的影响是深远而成功的。

活水公园在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处理、造园材料的选择上,妙趣天成,通过具有地方性景观特色的净水处理中心,川西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以及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组成全园整体,对环境的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诠释,可说是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完整而又生动的例子。活水公园由于在生态、美学、文化、教育功能上的完美结合获得了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目前,它已经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景点之一。

5结语

湿地公园是一种生态型公园,是人类亲水性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表现,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环境破坏带来的一种认识和反思,也是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向往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一种愿望。在湿地公园中,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对人工化的园林景观司空见惯时,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无疑给人们带来意思清新感,不仅丰富了城市公园类型,而且其独特景观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湘萍,等.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分布和演替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1)

[2] 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8:26-29

[3] 李学伟. 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4] 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2003,19(7):75-77

[5] Clark,J.R.and Benforado eds.Wetlands of Bottomland Hardwood Forests[J]. Bookdescription .Librarians.1981

[6] 王凌,罗述金.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 中国园林.2004,1:39-41

[7] 包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8]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阅读 757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4/10/31 17:06:57写道:
里面的知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谢谢lz了。
游客于2014/10/9 16:12:09写道:
里面的知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谢谢lz了。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