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开心 | 日期:2008-02-09 星期六 | 天气: | 地点:北京 |
新东安市场摆放了几颗祝愿树,树枝上挂满了红色小卡片,卡片上写着各式各样的心愿和祝福。
腊月29日,我和李紫霄、吴楚扶耒逛王府井大街,一下子就被这种温情吸引了。扶耒首先找到了一张空白卡片,代表全家写下了心愿,我们三人都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找到一张空白卡片,写下湿地中国的网址,
http://www.shidi.org/ ,表达了自己对湿地保护的心愿和希望。
2007年,我们三人一直在开家庭会议,讨论选择一项志愿者活动,为环境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几次讨论,我们的倾向性意见是:家庭短途郊游或长途旅游时,随身携带一个大口袋,每次检一袋垃圾。正当准备实施时,我遇到了邓侃,我在森旅时的老同事。“我调到(国家林业局)湿地办了,”他说,并向我讲解了湿地知识第一课。
虽然对湿地早有耳闻,但从没意识到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没有意识到它超强的生态净化能力,更没有意识到湿地泥炭地对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大量的志愿者,”邓侃说。“大家参与,积极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我对地球之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也对这种志愿者活动方式充满了热爱——写作湿地日记,拍摄湿地照片,传播湿地保护的自觉意识。经过讨论,全家一致同意:加入湿地保护志愿者行动。
2008年大年初一,我开始起草第一篇湿地日记,作为志愿者生涯的起点。正在写作时,我在即时通讯Gtalk上遇到了远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同学骆得进。互致春节问候后,我向他介绍了湿地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热情邀请他成为湿地志愿者。“我要研究一下湿地,”他说。
建设生态文明,一种解决方案是节能减排,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蓄能吸排。湿地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普通老百姓,咱们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我告诉扶耒。“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环境保护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咱们不能袖手旁观。”
2008-2-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