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归来,云淡风清。
没有朱檐碧瓦,雕梁画栋,没有奇花异草,精致园林,西溪除了水,还是水。水是一张密密的网,河港、湖漾、鱼塘纵横交错;水是灵魂的触角,水延伸到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故事、文化也应景而生。
初涉西溪,小径中梅花寂寞,翠竹幽冷。踏着青石板,穿过一丛又一丛芦苇,来到渡口。候船处是一个茅草大棚,粗糙、坚实的麻绳绕在草棚四周。一只头尾尖尖的小木船搁浅在棚边,时光顿时回溯。一种原始的村野的气息扑面而来。
舟行片刻,冷静幽僻的感觉方始散去。水明如镜,岸边青青的草、知名的、不知名的丛生的灌木、藤缠络的树、树开着的花,那样繁盛,层出不穷。嫩柳摇晃着柔软的腰肢,野花怯怯却无比快活地开着。一些高大苍劲的树,裸露的坚实的臂膀向蓝天奋力张开,是一种直面寒冬的凛然的姿态。可树的“腋窝”里却有一只只鸟巢,那是小小的遮蔽风雨的家,又令人的心柔软而充满温情。水面有野鹭俯身掠过,又像箭一样冲向岸去。一只喜鹊在枝头唱,满船人的兴致顿时高起来。还有那种颈部漂亮的水禽,人们为是野鸭还是鸳鸯争论不休呢。“我要划船”一个男人在喊。又一个男人回忆他小时候在家乡,把船划得四处转圈却不前行的无奈。船在驶向西溪的深处,我们的话在打开,心也在打开。
上了岸,还是石板路,我们为路边一片淡紫色的野花疯狂,为一棵树,一座桥,一户关门落锁的民居(居民已经迁出)而心动。孩子们蹦蹦跳跳。这是原生态的透着天然野趣的春天。我儿时的故乡和心灵中隐秘的乐园也是如此。久违了的亲切的气息,正从每棵植物,从每一处泥土的深处散发出来。
可是,西溪仅仅是一个原生态的农耕湿地吗?几十年前,这样的景象,在江南的农村随处可见。杭城的人,为什么说“居西而贵”呢?为什么还要在湿地前冠以“文化”二字呢?据文字介绍,西溪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时衰落,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一些达官贵人也在这儿开创别业。宋高宗、康熙、乾隆都曾来过西溪,留下诗词。在船上,我们看到岸边的几处屋舍,白墙黛瓦,檐角微翘。河港交叉处小桥玲珑,柳色含烟。草堂、水阁、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听解说时,耳边是那样清雅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梅花、翠竹、芦苇……到处是不一般的气质。即使在一派乡野的情境之中,还是感到一种高雅、超拔的东西。现在,我们走过小桥,走过竹篱,走过空荡荡的民居,就要走向那些历史的诗篇中去。
来到深潭口,在三棵百年老樟树下时,我们觉得,西溪的历史人文渐渐露出端倪。宽阔的水面,深不可测,是龙舟竞渡的地方。“龙舟胜会”四字据说是乾隆皇帝御赐。一条河渚街,酒楼、茶肆、绣坊……七店八铺,一应具有。糕团店内有墨绿的艾青团,餐馆里飘出江南小吃的气味。杭绣、折扇、竹编,无不体现出民俗味道。在蒋相公祠堂内,有一座精致的古戏台。蒋村,曾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我们去时,西溪越剧团在古戏台上演《血手印》。不知是他们在排练还是有意满足观众的好奇,演员穿着便装,可唱白,动作和脸上的表情,却丝毫不敢怠慢。在一个阳光晴好的初春的下午,我们伸长脖子入迷地看着,嘴里嚼着龙须糖,一种尘俗的暖融融的情味笼上了心头。
后又去高庄。高庄是康熙宠臣高士奇的宅地。康熙皇帝对这位亲政后自认的并非两榜出身的老师十分敬重。虽然圣恩隆厚,高士奇还是惧怕流言,激流勇退,两度辞官归田。康熙南巡时,高士奇在西溪接驾。康熙以皇帝之尊,却称高士奇为“故人”,而且赐高士奇“竹窗”二字,并有御制诗一首:花园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这首诗,概括了西溪的景色特点。现恢复的高庄由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水边的楼阁、花园清静、别致、脱俗,让人百看不厌,心无旁骛,名利之心俱淡。我想,恩宠无比,权倾朝野的宠臣高士奇,饱读诗书,在书画、史学方面都有造诣的文人高士奇,同样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不幸的高士奇,在这西溪的烟水和芦花中,听雨打芭蕉的声音,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短短半天的行程,无法走遍西溪。但我知道,这水边的任何一处屋舍,都有故事,都曾栖息过一颗颗向往宁静的心灵。有的,读书乐道,耕读自娱,把这里当作永恒的家园;有的,功成名就,退隐于此;也有的,身在名利场,却眷念桑树蓼花,晴雨烟霞,不时光顾这里。想到尚在修建中的洪园,钱塘望族洪氏家族,在西溪繁衍生息了600余年。西溪书楼“五世藏书”更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见证。近年来,掀起土默热的红学热。土默热认为,戏剧家洪昇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洪昇所在的西溪,就是书中大观园的原型。西溪的蕉园诗社,是由十二女子组成。“西泠十二钗”就是大观园女子的雏形。不管这种“猜谜式”的研究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但是,西溪因此“泛红”。真不知是西溪沾了土默热的光,还是西溪璀璨的历史人文触动了土默热的心弦。
终于我明白,西溪有两个家园。在原始生态被破坏、逐渐消失的今天,我们渴望着那一方童年的乐园。那里水流清澈,桑麻成行,民风淳朴,天清气朗。其次,中国历代的读书人,一面盼望自己步入仕途,建功立业,一面又向往宁静淡泊的生活。西溪也是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乡野民风和士大夫文化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不同的人都找到了灵魂安放的地方。
西溪,且留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