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村民沈庆林(右)和70岁的村民蒋阿勤在船上表演“对刀”。
58岁的村民胡水荣表演“齐眉棍”。
64岁的村民胡金火表演“四门拳”。
64岁的村民蒋老虎表演“杨家枪”。
69岁的村民沈永法表演“宣花斧”。
69岁的村民徐云泉表演“板凳功”。
10月中旬,恰巧又是周一,西溪湿地少了些节日的喧闹,平静中显现出它的自然本色。成片的芦苇静静地绽放在河的两岸,塘堤上,不时夹杂着几株柿子树,芦白柿红。
临近中午,傍水而建的西溪演武厅地处僻静,大门外却依然有游人向里探头张望。原来,演武厅内十几个蒋村老拳师聚集在一起交流探讨,话题是“西溪船拳”。
个子不高却声音洪亮的沈庆漾是拳师们的“主心骨”,花甲之年的他为西溪文化的弘扬依然忙碌。上个月,在西溪湿地深潭口,作为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他亲手将“西溪船拳——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牌钉上船头。
沈庆漾讲,“西溪拳船”是有历史的,秦朝就有了。到了明末清初,深潭口石塘角的人都练武,开庙会时,就把两条船拼在一起,上面用木板铺平,打拳在船上,看戏也在船上。50年代,一般每个村庄都有一条拳船。到了2005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放,销声匿迹数十年的“船拳”文化被重新挖掘出来。今年9月刚造好两艘新船替换旧的,两船合拢铺上木板做表演平台,船舱上竖有标旗,左右放有威武架,架上搁置长短兵器。作为一个流动舞台,船上表演人数多达十余人,项目以拳术和古兵器为主。
演武厅后院,古朴的青石板地上,沈永法拿着一把宣花斧,斩、劈、挑、撩等演示了多种斧法,施展起来虎虎生风,架势十足,很难想象他已是69岁年纪的老人。沈永法老人说:“船拳是从‘十八般武艺’变化出来的,必须在陆上把各类兵器、拳术演练娴熟才能上船表演。”
这些拳师都是蒋村村民,他们对于这片乡土有着特别的情感。“西溪拳船”全新亮相,主要靠的是他们。随着浙江“非遗文化”开展的不断深入,这些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不断被挖掘、保护,西溪湿地这片土地才更具独特的人文水乡风情。
时报记者 姜胜利 摄影报道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