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水鸟摄影 > 留鸟 > 正文

黄河源头的环保行动

媒体:新华社  作者:张进林
专业号:湿地中国
2008/1/5 9:31:45

在青藏高原腹地,雄奇壮美的巴颜喀拉山如同一条巨龙静静地卧着。
    在这座“富饶的青黑色的山”的北麓,有一处叫作约古宗列的盆地,这里是黄河的发源地。
    黄河的源头部分在接纳了众多小溪并一路下行几十公里后,注入源区最大的一对“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于是,形成干流奔涌而下。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这个县境内曾经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沼泽湿地广布,尤其是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达4077个,素有高原“千湖之县”的美誉。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多年干旱,以及超载放牧等因素,黄河源区天然草原加剧退化、沙化,湖泊河流干涸萎缩,4000多个湖泊中半数以上干枯。
    2003年起,一场保卫“绿色生态屏障”的战役从这里打响,并影响到整个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地区。
    为了蓝天碧水,为了“千湖之县”的美景再现,当地牧民响应政府号召,扶老携幼,加入“生态移民”行列。

一位老人的记录

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中间,有一座名叫措哇尕则的山被当地人奉为“神山”,山顶上高高耸立着象征母亲河之源的“牛头碑”。
    站在山顶远望,扎陵湖和鄂陵湖如同两面巨大的蓝色宝镜,镶嵌在苍茫群山中。
    年逾六旬的藏族老人索保,生活在措哇尕则山下海拔4300多米的草原上。索保自幼喜欢画画,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山水牛羊、飞禽走兽,都给他灵感。    在索保家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一幅记录当地山川万物变化的水彩画。索保从26岁起,通过绘画细心记录当地河流湖泊,以及雪山草原的变化,几十年来未中断。
    索保的水彩画,真实记录了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历程:上世纪70年代,远山上白雪皑皑,河水四处流淌,牛羊在碧绿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觅食;80年代,一些地方的青草渐渐退去,露出光秃秃的黑土,雪线明显上升,原先的许多小河不见了;90年代,大片大片的草原变得枯黄,裸露的大地上沙砾遍地,相当数量的小河干涸……
    “我小的时候,这里的牧草有半尺来高,牛羊吃得又肥又壮。可是,眼下草原上的牧草却养不活家里的几十只牛羊。没有了草原,我们该怎么生活下去呢?”索保说。
    母亲河源头地区传出的生态警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快治理,恢复生态,重塑母亲河源头绿色屏障的行动,迅速拉开帷幕。

牧民心系蓝天碧水

牧民扎合津,是索保的老乡,他们是在“姐妹湖”畔长大的牧民。
    长期以来,扎合津和乡亲们在扎陵湖畔的草原上以放牧为生。
    2004年,扎合津一家和另外149户牧民作为黄河源区的第一批“生态移民”,自愿离开大草原,搬迁到100多公里外的果洛州州府大武镇,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新房子。
    “我们是为了国家生态建设而搬迁的。”扎合津说。
    如今,扎合津和家人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砖瓦房里,家里有了电视机。
    “如果我们仍然在当地放牧,过不了多少年,那里的草场就会变成沙地,退牧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扎合津快人快语。
    “草原是我们的家,保护家园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扎合津的邻居巴旦用生硬的汉语说。
    与扎合津一道搬迁到大武镇的牧民,为自己的新家园起了一个名字:“河源新村”,意即黄河源头牧民们新建的村子。他们希望在政府帮助下,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努力再现“千湖美景”

前不久,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2007年仅一年时间,玛多县草原上原来干涸的湖泊中,已有60多个湖泊重新变得波光粼粼。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千湖之县’必将美景再现!”
    专家分析认为,黄河源头地区湖泊个数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主要得益于2007年源头地区充沛的降水,政府近年来在当地实施的大规模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功不可没,特别是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和连续性的人工增雨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草原的压力,对促进当地生态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玛多县县长当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3年起,在黄河源头实施的退牧还草计划,得到了当地牧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在政府提供住房、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后,牧民群众开始自愿从草原退化严重地区向条件较好的县、乡政府机构所在的城镇迁移,或者跨县迁移。
    当周说,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黄河源头地区牧民群众的迁移规模进一步扩大。到目前,玛多县境内已有近400户1550多牧民实现了禁牧搬迁,310多万亩天然草原实现了休牧。    
    调查摸底,现在至少还有600多户牧民主动提出要求搬迁,他们要求配合政府采取措施,全力保护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已成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的一种共识。”
    “再过几年或者十几年,极地高原水草丰美的景象一定会重现,‘千湖之县’也一定会恢复它原来的容颜!”当周充满信心地说。

阅读 13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