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朱湖湿地:燕雀尽显鸿鹄之志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万清平
专业号:万清平
2025/3/16 11:06:27

 

“燕雀日均800次采食活动,单只燕雀日均传粉覆盖面积可达200平方米,维系着30余种乡土植物的基因多样性。”3月16日,在湖北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考察的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专家张必利教授风趣地说,“燕雀之志亦是鸿篇巨制哩!”


 

雨后初晴的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春意盎然,粉白李花与绯红桃林交织,杨柳新绿随风轻舞,成群的燕雀穿梭于花枝间,以灵动身姿演绎春日恋曲,更担当起生态守护者的重要使命。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


 

“朱湖湿地燕雀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监测到个体数量5000多只。”湿地中心负责人、护鸟员池清华告诉我们,“在朱湖湿地210多种鸟类中,燕雀是比较常见的留鸟,一度少见,这几年繁衍较快。”


 

“燕雀虽平凡,却是生态舞台上的英雄。”王有宁是长期关注朱湖湿地燕雀生息的湖北工程学院生科院教授,每年他都要带着学生深入湿地开展燕雀等生物多样性科考。他的研究成果显示,燕雀是重要的传粉使者,在采食花粉时,翅膀与喙部沾染花粉,成为天然传粉媒介,单只燕雀日均传粉覆盖面积可达200平方米;是害虫克星,其食谱中60%为鳞翅目幼虫等农业害虫;还是种子播撒者,其排泄物携带植物种子,促进湿地植被自然更新,维系着30余种乡土植物的基因多样性。


 

燕雀虽无远航之力,却是维系湿地生态平衡的功臣。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与保护中,也另种方式对它们给予奖赏。在生境营造中,保留原生乔木林带与灌丛交错带,形成“花—林—水—岛”立体生态空间;在食物链修复,人工培育楝、栾、紫薇,以及桃、梨、李等浆果植物,建立昆虫繁育基地,确保食物供给;让鸟儿们吃住玩乐都安全、放心。


 

生态学专家张必利教授说,“燕雀之志亦是鸿篇巨制”,每个物种都在演绎独特的生存史诗。燕雀群体通过采食活动,构建起微观而精妙的物质循环系统,这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


 

如今,朱湖湿地的燕雀正以每秒15次的振翅频率,编织着无形的生态网络,日复一日完成生命的托举,写就守护绿水青山的隽永诗行。

阅读 37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