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然澄碧:徐霞客笔下的大理高原湖泊之美
□ 汪冲
“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唯大理得之……余游行海内遍矣,惟醉心于是。欲作菟裘,弃人间而居之,乃世网所撄,思之令人气塞。”这是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于万历年间到云南游览大理后的赞叹与遗憾。在王士性来游50多年后,伟大的旅行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也追随着他的脚步来到大理游览、考察。自明崇祯十一年(1639)农历12月16日首次进入大理府洱海卫地界,徐霞客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三进三出”大理,在今大理州境内游览、考察、生活了8个多月,足迹遍布今大理州境内的祥云、宾川、鹤庆、剑川、洱源、大理、漾濞、永平、巍山、弥渡10个县(市),留下了近10万字的《游记》。
在今大理州境内,徐霞客步履所经,共游览考察了祥云青海子、剑川剑湖、洱源海西海、茈碧湖、邓川西湖和洱海等10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并对这些湖泊的地理方位、形态、特点、风景和水产等做了或详或略的生动文字记录。这些文字记录,或科学准确,或优美生动,是我们认识、欣赏、研究大理高原湖泊及其历史变迁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也对云南省和大理州当前的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徐霞客的脚刚踏进大理,就在云南县(今祥云县)洱海卫游览考察了青海子。“西倚大脊崇冈,东面东山对列”“破峡而绕小云南驿为水口”“经小云南随川北转,经胭脂坝,合禾、米诸甸水而北入金沙”。研读这些文字,我们几乎能够准确推断出明代祥云青海子的地理方位、湖泊形态、面积大小和水流所向。米甸、禾甸、荞甸,这些明代就存在的村庄地名,至今依然见证着青海子对当地人民的灌溉和养育。
“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甚广而澄澈”,这是徐霞客对鹤庆草海香米龙潭的记述。1639年的春天,徐霞客两进两出鹤庆府,对鹤庆的山川源流、地形地貌、岩溶洞穴等作了详细考察。“桥下水颇大而潴,乃自西而东下漾共江者。”那时,鹤庆似乎还没有草海之名,徐霞客对草海仅有此简单记录。但从丽江南返鹤庆后,短短3天时间,他就详细考察、生动记录了5个鹤庆草海的水源——龙潭。四庄龙潭“大百余亩,直逼西山,西山石崖,插潭而下”“其境水石潆回,峰崖倒突,而水尤晶莹晃漾,更胜香米之景。”石寨龙潭“小于四庄,东乃环堤为堰,水从堰东注壑去。”西龙潭“当西山东突之腋,汇水颇大,东北流者为此水,中为城北大路口水,东南引者为城中之水,其利为一郡之冠云。”“两旁东有五泉,出石宝之下;西有黑龙、西龙诸潭,出西大山下”的鹤庆坝子,龙潭山泉星罗棋布,鹤庆因之而有“泉潭水乡”的美誉,这些龙潭逐渐“潴”为草海,灌溉哺育着鹤庆坝子。因着这些龙潭与草海的灌溉,在徐霞客来时的明末,鹤庆坝子就“田禾丰美,甲于诸郡”,甚至连冯密所的麦子都“亦甲诸郡,称为瑞麦”,因“其粒长倍于常麦”。“渊然澄碧”的鹤庆草海,如今已是各种珍禽异鸟的繁衍栖息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年年上演“人鸟和谐”的盛世山川水乡图景。
“南望湖光杳渺,当东山之麓,湖北带壑连青,环畦甚富,意州治已在其间,而随峡无路。”徐霞客一路从鹤庆走来,远远就在山顶瞥见了剑川剑湖:“行围壑间……始见其西群峰下伏,有峡下嵌甚深,南去稍辟,而东南峡中,似有水光掩映者,则剑川湖也。”为尽快与剑湖邂逅,他快速“循西峰南下”,从东峡“直趋剑湖矣”言语之间,急迫的心情跃然纸上。就这样再往西南走,则“南面豁然,其前无障,俯见南湖北坞,而州治倚西山,当其交接处,去此尚遥。”次日一早,尽管“雨霏霏至”,依然不能阻其行色。他“西南行平畴中”,一路只见“有大溪自北而南,平流浅沙,汤汤南注湖中”,却始终不见剑湖镜水面目。抵达剑川州治后,天公作美,“天色大霁”,徐霞客乘兴为金华山之游。途中,他“先眺川中形势”,看到剑川坝子“中围平川,东西阔十里,南北长三十里,而湖汇其半。湖源自西北来,向西南破峡去,而湖独衍于东南。”剑湖这颗高原明珠,镶嵌在剑川坝子东南,占据了剑川坝子的一半,其宽衍浩渺,可想而知。在金华山关帝庙,徐霞客“东俯一川甸色湖光及东山最高处”,见其“雪痕层叠,甚为明媚”。在金华绝顶,他又“前俯平川”,欣赏着剑川坝子的“烟波村树”,情不自禁地赞叹“历历如画幅倒铺”。陶醉于剑川湖光山色中的徐霞客,“凭揽久之”仍不愿离去。两天后,他从剑川州治前往石宝山,本以为一路将“滨湖而行”,但“大道俱西南循坡”,他因没看到剑湖而感叹“竟不见波光渚影”,言语间充满了遗憾。剑湖如剑,一头扎进“游圣”的心窝,就不能自拔。
“又见东麓海子一围,水光如黛,浮映山谷”。这是徐霞客在大理州境内考察记录的第四个高原湖泊——洱源海西海。1639年2月17日,徐霞客从“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的沙溪坝子前往洱源,在罗木哨西南的山岭上看到了洱源海西海:“平壑内环,小山外绕……四周如城,中辟如规,北半衍为平畴,南半潴为海子。海子之水,反西南逼大山之麓,破峡坠去,其中盖另一天也。”海西海现已扩建为水库,面积约3平方公里。每读此段文字,“四周如城,中辟如规”洱源海西海,其“水光如黛,浮映山谷”的湖光山色就令人神往。
“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这是徐霞客眼中胜过杭州西湖的洱源茈碧湖。浪穹、茈碧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这是徐霞客早在昆明晋宁就“每饭未尝忘巨鹿”的地方。当年2月18日,他终于抵达期待已久的浪穹(今洱源)。沿着茈碧湖岸“遵堤西行”,一路欣赏着茈碧湖的美景,他的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早春二月,正是“茸草新蒲,点琼飞翠”的时节。短短三天内,他数度穿行茈碧湖堤,又与神交已久,“一见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的浪穹名士何巢阿父子泛舟同游,其心情可想而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游圣”心中,茈碧湖的美,是连誉称“天下第一湖”的杭州西湖都不能及的。这是游圣心意,也是山水诗意,更是天地真意,既是徐霞客游记文学的修辞,又是他地理科考的写实。
茈碧湖的北半部分,明清时期又称浪穹海子。2月19日,徐霞客泛舟实地考察后,明确记述了茈碧湖和浪穹海子的关系:“南湖北海,形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东为出洞鼻,西为剸头村,北为龙王庙,三面山环成窝,而海子中溢,南出而为湖。”在游圣的眼中笔下,相比“不尽苍茫、无边潋滟”的茈碧湖,浪穹海子又开异境:“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影,千花方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自然风景描写之外,徐霞客还记述了浪穹海子的人文历史故事:“《山海经》谓洱源出罢谷山,即此。杨太史有《泛湖穷洱源》遗碑没山间,何君近购得之,将为立亭以志其胜焉。”
茈碧湖边“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其水热不可以濯。”徐霞客来游时,这里已开发为九炁台温泉,即今大理地热国。2月20日,何巢阿长子“携盒抱琴”来邀霞客“再为九炁台之游”。他们沿着茈碧湖“竟堤而东”,再次游览茈碧湖并“拟浴于池”。因“浴池无覆室,是日以街子,浴者杂沓”,他们没有泡温泉,而是在九炁台“抚琴命酌”,就“龟口泉瀹鸡卵为餐”。温泉煮鸡蛋,这是至今仍名扬万里的云南特色。徐霞客品尝后,认为其“味胜于汤煮者”。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南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徐徐吹来,丝竹俱精的何长君“抱琴向风而行”,风涛拨弄着琴弦,“以风韵弦,其声泠泠”,徐霞客因之发出了“山水之调,更出自然”的赞叹和评价。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徐霞客与何长君的茈碧湖九炁台之游,更胜孔夫子“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雅趣。
鹤庆以泉潭名,洱源则以河湖名。今天的洱源县,拥有海西海、茈碧湖、邓川西湖等高原湖泊。在明代,邓川是比浪穹县尚高半级的州级行政区。暮春3月初9日,徐霞客由浪穹到邓川,住宿在邓川名士刘一金家。次日,刘一金对他说“西山下有湖可游”,想与他“同泛”,并“令人觅小舟于江岸之西覆钟山下”。当天,他们在“四山雪色照人”的天气里,泛舟游览西湖。跨过罗时江的小桥,徐霞客看到“桥之北,水塘潋滟,青蒲蒙茸;桥之南,溪流如线,蛇行两畦间。”他们沿罗时江“下舟,随溪遵其东麓南行”,一路只见“两旁塍低于溪,壅岸行水于中,其流虽小而急。”途中,他们一度因“两岸渐平,走沙中壅”而导致“舟胶搁浅不前”,只好“登岸行陇”,而由船夫“凌波曳舟”。五里后,“复下舟,少曲而西,半里,遂南挺而下湖。”徐霞客对西湖同样极尽赞美:“湖中菱蒲泛泛,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天成,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罂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山川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生圣人以传之。“游圣”徐霞客,正是以其清新绝美之奇文字,为大理山川湖泊立传。因有霞客文字,后人再游西湖时,可以搁笔矣。
“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王士性对大理的赞誉和喜爱,概因苍洱山水之胜。徐霞客又何尝不是如此?洱海对徐霞客,有种天然的亲近,又有种注定的阻隔。在大理州境内,他曾多次在不同地区、山岭,既远眺也近观过洱海,但最终还是留下了“苍山洱海未了之兴”的遗憾。1638年11月24日,徐霞客刚到鸡足山不久,就在鸡足山绝顶四观峰远眺过洱海:“四顾他麓,皆平楚苍苍也。西南洱海,是日独潏荡如浮杯在掌。盖前日见雪山而不见海,今见海而不见雪山,所谓阴晴众壑殊,出没之不可定如此。”从丽江到大理途中,他在考察山川水流时又多次提到过洱海。1639年3月10日泛舟邓川西湖后,他直趋上关,终于在邓川驿附近亲眼看到洱海:“南望洱海直上关而北,而德源横亘之南,尚有平畴,南接海滨。德源山之东,大山南下之脊,至是亦低伏东转,而直接海东大山。盖万里之脉,至洱海之北而始低渡云。”再向南行四里,“有坊当道,逾坡南行,始与洱海近。”这里是风花雪月中的花——上关。他在这里看到的,只是苍山、洱海的一隅:“西山之坡,东向而突海中,是为龙王庙。南崖之下,有油鱼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奇树,皆为此中奇胜。”他“从大路东半里,下至海崖”,见“其庙东临大海,有渔户数家居庙中,庙前一坑下坠,架石度,其上如桥。”这是洱海边声名独著的“油鱼洞”。3月11日出上关后,徐霞客一路“依点苍东麓南行”前往蝴蝶泉。途中,他一定亲见过洱海。后来游古佛洞,他又“坐其内随峡引眺”,远观洱海,见其“正遥对海光”,并在这里“观玩既久”。在周城村附近的大道上,他又“遥望洱海东湾”,见“苍山西列,十九峰虽比肩连袂。”徐霞客共在大理府城10天,与何巢阿同游苍山清碧溪、感通寺、崇圣寺、清真寺等地,并在大理城逛三月街,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并未对洱海做过专门的记述或详细的风景描写。
此后,徐霞客经漾濞、永平到保山、腾冲,再到凤庆、云县等地考察澜沧江。在滇西转了一大圈后,他于8月17日抵达蒙化城(今巍山县),第3次进入今大理州境内。8月22日,他在离开整整7个月后再上鸡足山。此时的徐霞客,感慨万千:“回忆岁初去此,已半载余矣。”《游记》为证,直到9月14日,徐霞客都在鸡足山。9月15日后,因《游记》缺失,他的行踪不详。但据首位《游记》整理者、徐家私塾先生季会明说:“自九月以迄明年正月,皆在悉檀修志。”如果这是真实的历史,则自3月中旬离开大理府后,徐霞客当再未游览考察过洱海。
徐霞客和王士性一样钟情于大理。他拖着“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的病体,还“欲往大理取所寄衣囊,并了苍山、洱海未了之兴。”和在昆明时立志要“完省西南隅诸胜”相似,徐霞客始终怀有“完洱海四隅诸胜”的心愿。只是苍天弄人、造化不公,再上鸡足山不久,他就“两足俱废”。“苍山、洱海未了之兴”,因此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洱海是不幸的,因为她独缺“游圣”徐霞客字字珠玑如茈碧湖、邓川西湖那样的修辞与誉美。洱海又是幸运的,因为明代的两位地理学家都已来过。他们做了记述的,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没有记述的,山河会永远镌刻。因为,“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美美与共的苍山、洱海,一直都相依相偎、相宜相成在“乐土”大理。
https://www.dalidaily.com/dlrb/pc/202308/30/content_47892.html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