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加快生态城镇化建设步伐,吉林省自2007年开始重点开展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已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10个,恢复城市湿地面积9131公顷。
湿地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着“城市之肾”的美称。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是城市及其周边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及生态安全保障,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全面开展湿地保护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湿地公园新建工作,成功建立了大安嫩江湾、扶余大金碑、榆树老干江、梅河口市磨盘湖、大石头亚光湖、长春北湖、大安牛心套保、辽源矿山、镇赉环城、东辽鴜鹭湖等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城市湿地公园占已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60%。上述湿地公园的建立,使得我省东、中、西部重点区域面积9131公顷的城市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省会长春市中心城区东北部长东北核心区,伊通河下游新建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处,总面积1182公顷,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形成湖面200多公顷,建设路桥30多座,修建道路6.8公里,种植乔灌木7.5万多株。该公园建设已粗具规模,并于2011年承办了第十二届长春国际雕塑展。
在辽源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原辽源煤矿采煤沉陷区旧址,新建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面积862公顷,目前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退化湿地进行了修复和重建。该湿地公园建设对于改善民生、加强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促进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大安市城区东北部,距城区仅1公里建设了嫩江湾湿地公园。地方政府已累计投资1.4亿元用于开发建设,建湿地调节闸,向嫩江湾湿地一次性补水300万立方米,使苇塘和泡沼得到了较好恢复。同时植树12万多株,在核心区实施了路、桥、涵、闸等10项工程,一个集临水观光、游船垂钓、天然浴场、鱼宴品评、休闲娱乐于一体,具有浓郁嫩江气息的城市湿地景观带粗具规模。
省林业厅编制了城市湿地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规划在长春南溪、长白泥粒河、双阳湖、九台饮马河、通化英额布建设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在长春莲花山、双辽茂林、敦化六顶山、蛟河拉法河、辽河源、洮南蛟流河、松原三江口、汪清东林、和龙亚东等地建设7处省级湿地公园。鼓励和支持我省中心城镇充分利用流经城区的河流,特别是结合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建造一批城镇湿地公园。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全省每个城镇、即市(州)、县(市、区)政府所在地至少建设1处湿地公园,力争50%的县城实现一城一园,让湿地公园在调节气候、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知名度和美益度、促进我省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