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本溪】人参大户带俺走出“穷窝窝”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辽宁湿地1
2017/6/20 14:49:35

 

来源: 本溪日报            

 

“要是没有董老弟发展平地人参,俺现在还在‘穷窝窝’里受穷呢。”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二户来村63岁的村民裴成佳对记者说。

这位被村民戏称为“二老赔”的村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年轻时也尝试发展过多种致富项目,但都没有成功,只能靠政府救济混温饱,到今天仍孓身一人。

2014年,当地人参大户董长辛为帮村民发展产业致富,把该村200亩土地流转在一起发展平地人参,这让裴成佳家的三亩山坡地陡然升值,每年净得利2400元。此外,他每年在人参基地打工3个月,又能收入3000元左右。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圆了裴成佳大半辈子一直期盼的脱贫致富梦。

在二户来村,通过董长辛土地流转带富起来的村民还有很多。董长辛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15年前,他就带领乡亲率先在村里做起人参买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广东有了独家商铺,并把桓仁的人参产品通过广州销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后来,他又在家乡建起人参加工厂,把吉林万良、集安等地的人参买回来加工成红参等成品卖出去,每年带动50多名乡亲增收40多万元。

2014年,董长辛看到一些乡亲因病还停留在贫困线以下,便决心用手中的资金为大家脱贫出把力。他与村里商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把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集聚起来建立200亩平地高丽参产业基地,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租下来,这样每户贫困村民每年可以收入3000多元。

建成平地高丽参产业基地后,董长辛又把村里有病和身有残疾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基地干一些拔草等简单的活计,使这些劳动力成为基地的产业工人,每人每天都能挣上百元左右。贫困户朱国家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虽然属于低保户有民政政策帮扶,但董长辛为了能使他家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也把他雇到基地干些轻快活,年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

“建基地是让乡亲们的土地活转起来,成为他们致富的资本。否则,因为缺少致富手段和劳动力,土地在他们手里都成了撩荒地,即便是种玉米,一年一亩地也才能收入300多元钱,怎么致富呀?”董长辛说。

他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租种农民一亩地600元,农民加上政府给的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补贴还有200元,这样一户农民一亩地就可以净收入800元,再加上在基地打工挣的钱,这些农民都走出了贫困线。

其实,董长辛通过200亩平地高丽参产业基地解决的并不只是12家建档立卡户的脱贫问题,这些年来,基地还安置了80多名低收入的村民就业,每人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孙君

 

 

阅读 70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