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山岛上居民感染血吸虫病原因的调查报告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周奕婷
2009/1/25 12:26:40
活动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等贮存在地层中的含碳燃料——的过度消耗,导致了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进而造成了全球气候增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表现在温度趋暖,全球降水格局也正在随着气温升高而变化,高温、强降水、强热带风暴等极端气候的发生频率也呈增长趋势。降水变化会直接引起湿地水量变化,生活在湿地的各种物种,以及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洞庭湖湿地是RAMSAR国际重要湿地,面积1478平方公里,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作为日本血吸虫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疫情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近年全球气候升温和极端气候,已明显造成洞庭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减。
根据东洞庭湖保护管理局的分析,由于气候的变化,今年洞庭湖水位进一步下降,面积进一步缩减。至今为止,今年水位最高才达到29.4m,创历史之最低点。这使得洞庭湖每年三次的换水工作遇到阻碍。导致今年的换水工作还未进行过一次。因此,湖中血吸虫的密度在不断增加,据他们推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明年春天(血吸虫繁殖的季节)疫情可能会加剧。
另外,据专家介绍,25m.是钉螺(血吸虫的寄主)繁殖的最佳水位,而今年洞庭湖的水位就在这个数目左右波动。这为钉螺繁殖提供了极好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为血吸虫的繁殖提供了更多的寄居之处。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的分析,今年,积极做好血吸虫的防预工作迫在眉睫。
历年,血防所防止血吸虫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疫区大量喷洒灭螺药物氯硝硫胺。根据我们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氯硝硫胺是通过破坏雄螺体内的精子,从而达到灭绝钉螺下一代的目的。当然,于此同时,它对水中其他动物的繁殖同样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这样它对洞庭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甚至是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于,氯硝硫胺所导致的危害不会在撒完之后立刻凸显出来,所以,它的危害容易被人忽略。不仅如此,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它对湿地的破坏是很大的。而且,该药物对湿地的水质,土壤也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作为湿地使者,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一方面努力说服当地相关部门尽量少撒灭螺药。另一方面,配合当地管理局,寻找到规范好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积极应对明年春季即将爆发的血吸虫病。
要寻找到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寻找洞庭湖附近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良好的应对策略。
活动地点简介:
我们活动的地点选择了岳阳境内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青山岛。
青山岛(又名青潭)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南洞庭湖中的一座自然孤岛,距岳阳市湘阴县城北20公里,属于湘阴县管辖,全岛陆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内湖6000亩,似一只巨大的龙虾,呈南北丘陵带状布局。南为横岭湖,北为荷叶湖,东为梅子湖。岛的东面是十里沙洲,西面是6000亩内湖渔场,西北面还有3000亩围栏养殖场.岛上居民自古以渔为业。湖面烟波浩渺,樯帆点点。山岛耸峙,芦苇荡漾,岛上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杨幺起义曾驻扎于此。岛的四周植被茂盛,鱼类洄游,鸟类翔集,生物种群丰富。春夏秋冬,四时八节,日出日落,甚至风霜雨雪,无不展示青山岛的秀美与壮丽。
但是,在八十年代,青山岛却是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直到九十年代末疫情才的到控制。官方记录,2003年,该岛新增得病人数和患病牲畜为零。 直到08年,没有发现新的疫情。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我们分别进行了深入调查:
生活在岛上的孩子
现状
岛上只有一座小学,该小学有五十六名学生,加上十几个还未上学的孩子,将近七十个孩子。也就是说,将近七十个孩子每天生活在岛上。其他的孩子都在县城里上初中或高中。
从该岛所属县(湘阴县)血防所了解到,该岛在八十年代,疫情非常严重,但在九十年代疫情得到控制,自2003年以后,该岛新增得病人口和患病牲畜降为零。所以,这群九零后的孩子大部分是比较健康的。在我们实地调查中,同我接触的十几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得了血吸虫病。
为什么这群孩子的患病率降低?
1, 当地血防所加大了防止力度。每年进行一次灭螺工作,在滩涂撒药。每半年,医疗队下乡对居民进行一次体检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健康的保障。
2, 该岛居民同血吸虫作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特别是八十年代严重的疫情,在他们祖辈的心中留下过刻骨铭心的印象,同时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防止血吸虫的经验。所以,在大人们的影响下,孩子们对血吸虫有几分恐惧,同时,也有了最基本的常识。
3, 96年该岛被洪水全部淹没,之后,居民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所以,居民点相对集中,滩涂,养鱼场,芦苇丛比较远。孩子的活动场所相对比较安全。而且该岛被32米的大坝团团围住,滩涂暴露在大坝之外,一半情况,孩子们是严禁去大坝上的。更别说翻过大坝去滩涂。
4, 孩子正处在衣食无忧的阶段。不会迫于生活压力,要去捕鱼,去芦苇丛割芦苇等从事生产活动,所以,感染的几率很小。
隐患所在
1, 孩子们对血吸虫的了解仅停留在恐惧,和略知一二的防御措施,但是对于血吸虫本身的知识(比如:血吸虫的生长周期,怎么寄居等)很匮乏。
2, 孩子们生性贪玩。放假期间,趁大人不注意,去芦苇丛,去游泳,去滩涂,都很有可能,而且,相对大人他们对血吸虫的免疫很低,非常容易感染。
3, 孩子有长大的一天,当他们也要开始从事生产劳作的时候,难道,他们的出路就是像祖辈们一样以损害身体为代价换取生计吗?还是想他们的父辈一样逃离这个小岛,到别处生活?假如这样,这个小岛注定要变成一个荒岛。
解决的办法
1, 针对上面的第一条隐患,我们湿地使者能够在能力范围之内解决。我们张贴了大量的海报进行宣传,在当地开展了不同的互动活动,将血吸虫的知识深入了孩子心中。
2, 针对上面的第二条隐患,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宣教,让他们少去,尽量不要去,这也是有办法做到的。
3, 针对上面的第三条隐患,这关系到整个岛上的居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我们做的只能是尽量呼吁专家政府部门关注这个小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给岛上的居民一个美好的明天。
岛上的中老年人(四十岁以上)
现状
现在,生活在岛上的居民主要是中老年人,这也是得病最严重的一群人。几乎每个人都患过病,而且至今大部分人都在服药,定期进行检查化疗。因为血吸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一旦感染,就很难完全根治,在人的体内以一种很快的速度繁殖。只能通过药物抑制其繁殖,但不能将之完全消灭在体内。所以,岛上的中老年人,看上去都是健康的,没有因为腹水而肚子胀大呈现出明显的病症,但是,每个人都因为长年服用护肝的药,而肝硬化。
为什么他们这代人发病率很高?
1. 在这代人之前,虽然,洞庭湖水中一直存在血吸虫,但是不很严重,感染人数很少,所以,一直没有引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随着洞庭湖水位的下降,面积的缩小,在七八十年代(也就是这代人出身的年代),洞庭湖水中的血吸虫增加到一定浓度,导致感染血吸虫病人数的迅速增加。
2, 在小的时候,他们自己严重缺乏血吸虫防御意识。大部分人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游泳,去水田里放牛放羊,感染过血吸虫病。
3, 80年代,国家花大力气防治血吸虫病,而且明文规定,患病者的医药费一律免除。但是当时医学不够发达,许多人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4, 迫于生计。岛上的这代人以捕鱼为生。尽管捕鱼很容易感染血吸虫病,但这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权衡一下,每年与国家平摊,花两百块钱吃药就能控制病情(尽管长期这样对肝的损耗很大),他们还是更多的愿意选择去捕鱼。捕鱼成为他们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5, 96年那场洪水之后,为了降低血吸虫病感染率,据政府部门介绍,他们曾采取措施倡导居民将捕鱼为主的生活方式改为养鱼。而且,实际调查中,也确实发现大面积的池塘,但是同当地的居民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池塘里的水还是来自洞庭湖的水,也就是说,这项措施完全是一各“形象工程”。
岛上的青年
现状
岛上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谋生计,有的打工,有的当兵,有的做生意等等。所以,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年轻人。96年那场洪水之后,一半的居民移居岛外,留在岛上年轻人也开始另寻生计。所以,据当地的居民介绍,他们这一代人大部分是比较健康的,因为,他们很少下水捕鱼,所以,患病率很低。
小结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原因。我们发现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捕鱼,而捕鱼的收入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之一,这里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寻找新的生产方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二,纵向比较,现在岛上的居民,各年龄段中,年龄越小,感染人群的比率越小。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趋势。可是纠其原因,是人们选择了外出打工,远离岛上的生活。当一拨拨人都选择离开的时候,我们不难预见,几代之后,这里将变为孤岛。即使,有一天在外打工的青年人都回来了,他们面临的问题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才不至于感染血吸虫病。
现在,岛上居民血吸虫病的状况呈现一个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为他们探索一条新型绿色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上一辈人免受血吸虫病的折磨,同时,也使得年轻的一代在岛上继续健康的生活,摆脱像父辈们一样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