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央媒关注】水美鸟来!《光明日报》聚焦拉市海湿地

媒体:光明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拉市海保护区管护局
2023/10/27 15:06:49

10月24日

《光明日报》青年说版刊发文章

讲述了这些年来

丽江拉市海湿地

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图片

全文如下

👇👇👇

图片

水美鸟来,我心澎湃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田斌

因为一只受伤的小鸟,研究动物的、研究气候的、研究植物的学者竟然攒在了一起,共同努力了很久。保护湿地,便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湿地的种种生命。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云南丽江,一片叫作拉市海的湿地。

图片

丽江拉市海 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每年春风吹拂拉市海时,灰鹤早已北飞。然而今年负责鸟类观测的同事在巡护时,观察到有灰鹤“一家四口”留在了湿地。原来,这4只灰鹤当中有1只幼鸟脚部受伤。这“一家鸟”是计划等受伤的小家伙伤情好转再举家迁徙吗?

迁徙,候鸟生活中的大事,耽误不得。学者们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领来救助小灰鹤。后来,健康的“一家四口”带着我们的祝愿飞走了,他们还得用力飞,追赶同伴。

我主要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从事这项工作十余年,我深知其中的艰辛。人在野外,或是背着沉重的装备在泥地中艰难前行,或是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或是在向泥底打钻时不慎陷入其中……这些场景,我们都太熟悉了。

但同事们、学生们总抢着往湿地跑。大家体会得到,走进湿地后,内心会更加平静和安宁——大自然总会无声地回馈热爱它的人。因此,我常常这样鼓励有志于保护湿地生态的学生:我们脚踏泥土,但眼望星空,心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伟事业。

在拉市海湿地做研究的这些年,我亲眼看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的种种努力,感受到了保护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以前,来到拉市海的游客青睐一些对生态环境有一定不利影响的旅游项目。如今,游客追求的是湿地生态环境原本的样貌,他们轻轻地来,用镜头捕捉美景,又轻轻地走,用身心感受自然的气息。当地居民的变化更是令人惊喜:曾经不理解科研工作的居民,不仅开始主动保护科研样本和试验设备,还自发提醒外来游客不要干扰我们的科研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落实在一个个具体实施的项目中,拉市海湿地从原来的“人进鸟退”转变为“人退鸟进”。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这个守护者,亲历了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各种磨砺,领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尽魅力,无愧于当初立下的保护湿地的凌云壮志。

今天,我们这些为湿地生态默默奋斗的科研人仍扎根在湿地、行走在湿地。只要一个物种能选择来此栖居,只要湿地的生态能健康地存在下去,我们的心都会一直澎湃。不是湿地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它。

(光明日报记者殷泽昊、通讯员王艺璇采访整理)

阅读 87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