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了一次杭州城市水文化科学沙龙。浙江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顾问毛昭晰、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洁行教授、《杭州日报》张翼飞、杭州市建委领导张和平、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部主任宋一洲、浙江工商大学仲向平教授、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省科协、杭州市交通研究院和杭州市科技信息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这次活动。
美丽的浣纱河
浣纱河其名使人联想起“西施浣纱”的传说,河与西子湖相连,那些风情万种的船家少女优雅的蹲在埠头浣纱洗衣,又会令人生出多少诗意的遐想啊! ……宋名清湖河、西河,清名浣纱河、营河。其上游又有三桥址河、涌金池水、运司河、涌金水门水、小西河。其干流南起宣化桥,北至洗马桥,全长 3.75 公里 。上游的运司河(劳动路段)、涌金池水(涌金路段)、三桥址河(定安路、惠民路段);下游的东浣纱河(浣纱河北段折东至众安桥庆春路段),分别于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先后填塞筑路;涌金水门水(开元路西段)、浣纱河(浣纱路段),于 1973 年在“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被改造成了地下防空设施,但后来它所起的实际作用,却是供人住宿的廉价旅馆。再后来,旅馆也开不下去了,成了水果贩子催熟香蕉的仓库。河没有了,原先河上的桥自然也没有了,留下的一些桥名,便成了地名,叫得最响的井亭桥,就常常让外来游客觉得奇怪,不知桥在哪里。杭州城内没有了传说中的西施浣纱的美丽浣纱河,多了一条浣纱路,于交通似乎有利,跑起了汽车。
浣纱河历史文化
城市,大都是因为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绝大多数的历史城市,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的城市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水系不仅具有调节气候、汇洪排涝、运输旅游等功能,它还是城市的文化指纹。绝大多数城市应水而生,城市历史不少沉淀在河道。如北京,它的起源就是莲花池,北京城区所有的河流,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杭州城里的浣纱河,流经杭城人口最集中、经济最繁荣的地段,千百年来它汇集了众多文化精英的记录,谱写了历史更替的篇章。规模宏大的景灵宫和太乙寺宫在浣纱河边的西大街;抗金名将岳飞和韩世忠的府第在车桥之东和板桥之北;宋末元初的词人周密住在鞔鼓桥边的癸辛街,在这里写出了历史名著《癸辛杂识》;元代著名文人张雨住在‘花狼籍,沟水涨’的清湖桥边;徐一夔在洪福桥旁的相安巷写就了闻名后世的《织工对》;著名织工蒋昆丑在狮虎桥旁的江山弄,织出了薄如蝉翼的皓纱;在施水芳桥有卖七宝擂茶和馓子葱茶闻名的八仙茶坊;在井字楼有叠构如井的南宋著名酒楼羊棚楼;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清代将军府等重要府衙,和太学、南宋贡院等学府和考场都在浣纱河边。
能否恢复浣纱河
在世人眼里的杭州是座温软湿润之城,西湖的大片水域固然给了她灵秀之源,但相应的中河、东河、浣纱河与西溪,同样是她洁净颜面的内在血脉。中、东河的疏通治理,曾经是杭州市政府深得民心的一项大工程,被人以“河的复活”记录在册,可惜在此之前,浣沙河却湮没了。比起其它几条河流,浣纱河是最应该属于杭州的。近日不少专家和市民提出,恢复浣纱河,引西湖水入城,打通西湖与运河和钱塘江的通道,追寻杭州文脉,同时缓解老城区热岛效应。经有关部门调研,鉴于浣纱河变路以后的情况变化,如果要恢复,有条件处设置河道,条件困难处保持暗渠。这一河道线基本为:由西湖涌金闸始恢复河道,向东经开元路,至浣纱路后顺浣纱路往北至平海路附近接暗渠,穿越市一医院—龙翔桥公交中心站—红泥花园酒店—庆春路,至武林路段恢复河道,然后以桥或渠的形式穿体育场路后接入古新河。恢复后的河道宽度为8-10米。
但是,如今的浣纱河,已成为杭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担负起疏导交通的重任。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研究过浣沙河恢复的可行性,认为如果要实行只能部分地下渠道部分河道相结合,但是近期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浣纱河改成道路以后,两边的建筑都已变新,现在如再恢复河流,景观也不协调。今后在结合浣纱河一带旧城改造时可以再进一步规划。希望政府有关部分门在今后规划中有所考虑,条件成熟时,给予实施。我们衷心祝愿浣纱河最终会恢复美丽的原貌,给后人留下一道靓丽的风景。
救救一些还没有死的河
水,造就城市文明。水是城市肌体的血液。城市水环境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生活品质的高低。关注水,就是关注城市的未来。
专家认为恢复浣纱河只是杭州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大家要关注的不仅仅只是这一条河的恢复情况。而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杭州城市水的意向,保存并张显出来。以汉城、新加坡等城市的水经验为例,杭州应该重视一些和城市整个规模相称的河流,那些比运河更小的河道很难起到意向作用。浣纱河既然不能在大尺度上为城市水环境建设起到大作用,那么救一条死河不如救一些还没有死的河。杭州水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中河、东河、浣纱河、贴纱河、运河和钱塘江组成,现在中河、东河、贴纱河河道变小,文化丧失,所以应该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现存的3条河上。同时,在把握杭州城市水意向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水文化的意向挖掘。在五柳巷(斗富三桥)附近,保存有一块和城市文化密切结合的区域。据《杭州市地名志》载《东河棹歌》:“章家桥之上有五柳园桥,其地有五柳园,在金刚寺北,今安乐桥有五柳巷。”巷边的河道应是东河的一段,宽10米,长1000米左右,离中河不到300米距离,周边都是二、三层的小楼房,十分符合杭州江南水乡城市文化的意境。对杭州这块仅存的也是唯一的区块,应该尽快保护起来,将小河直接和中河打通,把零散的历史碎片串连起来,作为未来杭州江南水乡特色的展示区域。杭州城市的水情结不在于一条河,而在于整个城市与水的完美结合,要把杭州水文化、水情结提升到一个更宽广、更高的层次。要从文化的软实力方面思考、挖掘。对五柳巷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河坊街形成呼应。从历史街区到水文化街区,整体形成一个集观赏、旧城保护、水文化展示的区域。以西湖为核心“五水共导”城市治水实践,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恢复城市人文生态系统,做到人、自然、文化的完善结合,成功解决城市人水矛盾,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人水和谐,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家园。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