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1/8 8:43:00
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是保护区的候鸟观测员、保护者,也是爱护湿地的宣传员。为了湿地生态发展和候鸟安全,他们远离城市,默默守望。
寒冬的一个清晨,迎着湖面上刺骨的寒风,记者随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巡护监测候鸟。在一片湿地滩涂边,从小在岛上长大的张早来遥指远处小声说道:“你看,那是成群的东方白鹳,在湿地草丛中跳舞。”他的父亲以前是岛上的老义务守护员。受父亲影响,前几年他从部队一退伍就加入到守护湿地的队伍中。
这支队伍目前有10来个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的汪凌峰在他们中学历最高。他的主要工作是总结分析监测数据,把3万多公顷湿地里各项最新数据及时向保护区汇报。他告诉记者,读研究生时,他来到湿地科考实践,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这里,毕业后直接选择到保护站工作。监测工作很烦琐也很寂寞,有时整整1个月没法回家看家人,但他仍然很喜欢。
每年10月中下旬,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数以万计的珍禽候鸟开始陆续飞来越冬。保护区里的候鸟是工作人员的重点保护对象,偷猎者在湿地布下长长的捕鸟网,还布下了毒饵。还有人打着种树的旗号,开着大型机械在湿地里推土挖沟。工作人员前往阻止,但由于没有执法权,偶尔还遭到围攻。对此,他们很无奈。
偌大的湖区,工作人员只能靠走路和划船来日夜巡查,他们知道,单靠10来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将凤尾村、向阳村等岛上村民组织起来,建立了业余的护鸟队,为越冬候鸟“站岗放哨”。他们乐观地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对鄱阳湖保护力度的加大,他们的工作条件在慢慢改善。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能让鸟儿们有一个安全的家,比什么都强。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海波摄影报道
我也说两句 |
![]() 精神可佳,佩服!向湿地卫士敬礼! ![]() 向默默守望者致敬!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