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是集城市次生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发挥滞洪作用有着极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罗莎”肆虐杭城后,位于城西中心地带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经历两天一夜的大暴雨后,“吸”走了大量水流,被人们戏称为城西最大的“水潭”。
由于其在杭州西部防洪处于独特地理位置和历史责任,必须承担区域滞洪任务——杭州市区西部水系治理规划中对西溪部分的新“定位”。
在杭州市区西部水系治理规划中,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成了西部水系治理的重要角色。
这个美丽的风景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定位——通过对核心景区一期和三期工程的规划、整治,从被动的“水潭”,在暴雨到来之时,转换成主动抵挡洪峰的天然“蓄水池”,保护城西居民和财产安全。
西溪湿地的抗洪能力有了意外发现
对于西溪湿地的能力问题,在现有描述中是这样的:一期抵御洪水的防御能力为20年一遇;二期由于其原生态环境现状,属不设防地区。
西溪景区的这一能力设置,背景当然是10月8日,罗莎到来之时,湿地公园的那次被动和尴尬。
“我家住留下,离湿地公园很近,大暴雨第一天,根本出不了门,路全被淹了,通过电话紧急联络单位。第二天到公园,站在幸存的一期服务站门口望进去,景区里一片汪洋,因为水位太高,电瓶船都开不进去,我们只得穿上那种齐胸的连体防水衣,划着摇橹船,一一检查损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西溪湿地管委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大暴雨后,西溪部分地区水位最高超过3.4m,而在平日,水位仅为1.6m。
“这个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一般来说,在汛期,余杭港水位超过2m时,湿地就要采取措施,甚至闭园。事后统计显示,暴雨中的西溪湿地滞留了1200万立方米的洪水。”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世平说。
那几天,西溪湿地核心景区全部受淹。一期工程指挥部和百家楼宾馆进水严重,游船码头受损,湿地植物园内的地下长廊全部被淹,水生植物损失较大。
但也正是在罗莎期间,湿地的另一作用显现——滞洪蓄洪,虽然是被动接受,但却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西。
必须“挑”起的任务
滞洪蓄洪,西溪愿意承担这个新使命吗?
“西溪湿地的确在暴雨中起到了滞洪的功能,产生一定效果,但它的滞洪效果不够理想,并且西溪湿地自己的损失也比较大。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并且全面实施后,可以全面控制滞洪时间、滞洪水位和滞洪量,使西溪湿地发挥最佳的滞洪效果,并把湿地因滞洪而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杭州市水利局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室主任金建峰认为,规划是为了妥善解决现有西部水系治理中缺少滞洪区的事实,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的滞水功能一旦发挥,能从原来被动的“水潭”变成主动的“蓄水池”。
对于湿地公园自身,建筑物的防洪安全能够加强,能把运营损失降到最低;而另一方面,有准备地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及时排泄上游洪水,西溪的抗洪作用才能积极体现。
◆西溪如何成“蓄水池”平时严格控制西溪水位
但作为景区的西溪,作用到底有多大?大暴雨再来的话,这个大蓄水池需要装多少水才能起到作用?
“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遭遇10年一遇以下洪水,周边区域尚未遭受明显洪水灾害时,首先将全面保护核心景区安全,控制水位不超过1.6m,必要时启动滞洪预案预降水位,以备后期滞洪。”规划人员说。
此外,规划按照“遭遇10~20年一遇洪水”、“遭遇20~50年一遇洪水”、“遭遇50年一遇以上洪水”等不同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滞留水量。
“此外,我们将人工控制滞洪时间,这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滞洪的最大作用,削减洪峰,降低最高洪水位。要比自然开敞式湿地的滞洪效果好。”他补充说。
最长3天时间,西溪恢复正常
西溪是如何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呢?
规划描述:核心景区下游建设排水泵站,降雨前期或洪峰来临前预排降低景区景观水位。
“就是危险到来前,把西溪原来的水放空,为洪水‘腾’出地方。比如,有明确强降雨预报,河道涨水明显时,进入预警状态:停运大型游船,必要时暂时关闭园区,然后排水。”设计人员认为,预排可增加滞洪水量,降低滞洪水位,有效保护核心景区自身安全。而洪水过后,能通过排水,将湿地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减少植物受淹时间。
为此,规划还建议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水利规划方案》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这包括将原定改建位于五常港下游的杨家外口闸站改为中型泵站。类似的西溪湿地三期排水也改为中型泵站,布置在五常港北端。
“湿地景区处于3.47m高水位时,像杨家外口闸站,按照每天开机24小时计算,可在1天之内降低景区水位0.6m左右,3天之内降低至1.6m常水位。”
◆西溪如何保全自己严格控制水位调整植物布局控制建筑物高度
作为杭州的“绿肺”,西溪湿地在承担防洪功能的同时,如何兼顾景区正常运行呢?
“控制湿地景区景观常水位、控制植被植物布局和受淹时间,控制景区建筑物建基面高程(洪水位高度+建筑物原有安全高度)。”针对这个问题,规划也提出了详细的方案。
水位:严格控制在1.6M
正常运行期间,湿地将严格控制常水位(规划湿地景观常水位1.6m)。
植物:河道两侧改种水生植物
景区内绿化植物布局,进行调整:河道两侧在景区20年一遇高水位2.5m以下严禁种植大型景观树木,已经种植的树木采取移栽措施以耐淹的水生植物替代。
建筑:最高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
抬高景区建筑物的地基,保证安全,一般建筑物基建面按景区内20年一遇高水位加安全超高控制,重要建筑物按外港20年一遇高水位加安全超高控制,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