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黄河源区湿地退化严重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12/16 8:03:12

  报讯 通讯员 李林 记者 金泉才 报道近日,青海省气象局“三江源湿地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监测评估技术”项目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得出,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黄河源区湿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已成为其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黄河源区湿地是我国青藏高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源区重要的景观生态类型,其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所具有的高海拔地势、严寒气候、冰雪融水、冻土发育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气象研究人员利用专项技术对黄河源区湿地进行遥感监测,并经野外实地调查测绘得出,1990年以来黄河源区湿地动态变化总体上呈现出退化特征,即河流、湖泊、沼泽湿地面积的萎缩和湖泊斑块数的减少,且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正向滩涂湿地转化。其中,以沼泽湿地面积的减少最为显著,其面积在1990年-2004年间就减少了近两百平方公里,而斑块数则以湖泊的减少最为突出,1990年-2004年的15年间减少了49块;苇地湿地自199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相应的滩涂则呈增加趋势。

  研究人员认为,黄河源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是该地区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气象资料得出,近44年来,黄河源区气候呈增暖趋势,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在升高,就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升幅而言,冬季气温升幅要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及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多趋势,但就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冬春两季降水量呈明显增多趋势。

  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暖将影响湿地的能量平衡,使黄河源区湿地冰雪覆盖和季节冻土冻结时间减少,进而导致水位下降,而水位及积水面积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等。

  近15年以来,黄河源区蒸发量的增大和径流量的减少,导致河流断流和湖泊干涸,使得湿地沼泽化和转化为滩涂的现象加重。

  同时,由于气温的升高和蒸发量的增大,促使降水量进一步减少,使得降水量对湿地水系统的补给能力降低,湿地的脆弱性增加,更加易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来源于20069月19日《中国气象报》作者:李林)

阅读 130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