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津门文化,共襄世博盛举。
以“激情魅力滨海,生态和谐新区”为主题的天津馆在上海世博会上人气爆棚:4月20日世博会试运营首日,天津馆接待人数达到3万人;仅上海世博园开园首日,天津馆就接待游客2万多人。
上海世博会“天津活动周”将于5月9日—13日在上海世博园揭开面纱,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朝气的发展新姿将耀然登场,展现在全国和世界游人的面前。
生态宜居引凤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全球进入“城市化时代”的今天,城市的发展需要探索一条更加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未来的天津该如何发展,城市功能怎样提升?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天津用区域和国际视野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天津发展的空间布局。
正如参观者在天津馆生态环保厅内看到的生态宜居城市风光一样,天津的城市建设,集中体现了天津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创造美好城市生活的精神。
在全球土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在一片盐碱荒滩上通过土壤改良、生态修复、资源集约、能源再生等手段构筑城市自然环境,同时通过思路创新、合作共赢、多元保障等方式构筑城市人文环境,正是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充分演绎和积极实践。600多平方公里湿地,15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正在精心培育,湿地和湖泊受到重点保护,大面积的绿化不断实施,海水淡化、清洁能源等积极推广,一片片人工森林,一块块绿地草坪,一条条生态长廊,五条蜿蜒的河流,绘制了滨海新区优美的生态韵律;百鸟迁徙,群鸥飞翔,织就了滨海新区人与自然和谐的动感画卷。滨海新区只是缩影,这样的变化发生在津城的每个角落,天津正逐步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人们不会忘记两个“大干150天”,这是天津城市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2008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从当年3月1日起,大干150天,集中力量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不到半年,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自2009年3月1日起,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继续奋战150天,进行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更加大气洋气、清新亮丽的城市环境迎接
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3月1日,天津市又开始奋战300天,进行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向里巷、居民区延伸的方式,把更多美景送到市民的窗户外、家门口,使发展的成果直接惠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强调,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品位特色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真正把天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城市规划要达到高水平,为子孙后代留精品,为未来发展留余地。城市建设要达到高水平,继续奋战300天,综合整治市容环境,让群众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呼吸更加新鲜的空气、享受更加优美的环境。城市管理要达到高水平,严格实施《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和谐的生态宜居画卷展现眼前,津城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正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