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西安浐灞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之概论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灞上人家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3/5/26 9:28:53

浐灞水系统保护与修复 

一、浐河与灞河

  浐灞河流域位于西安市东南部,发源于秦岭北麓,流经陕西商洛市和西安市蓝田、长安、雁塔、灞桥、未央等区县,北入渭河,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是连通秦岭和渭河的生态纽带。“终南阴岭秀,八水绕长安”,浐、灞两河是“八水”中著名的“两水”,曾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从60万年前“蓝田猿人”,到母系氏族的“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米家崖遗址”,从隋朝连接东南和西北的“灞河大桥”,到唐代承接黄河、渭河水运的“广运潭”,浐灞河作为西安的母亲河默默滋养传承着关中平原的“两河文明”。

二、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灞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地跨未央、灞桥、雁塔三区,北起灞河入渭口,南抵绕城高速,是西安市重点发展的五区两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2011年7月国家环保部授予浐灞生态区为国家级生态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为影响加剧,浐灞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洪水灾害频繁、河湖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破碎、流域生物多样性衰退、生态功能作用退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灞河城市段更是西安市发展落后、污染最重的区域,环境形势严峻。一是河流污染,使灞河成为西安市东部区域的污水汇集地,年纳污量达65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六分之一。二是垃圾围城,灞河岸10余处垃圾堆放量近500万立方。三是挖沙成灾,过度挖沙造成灞河床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安城市的扩容和第四次城市规划修编,灞河城市段已成为西安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西安市政府为有效治理浐灞河,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标,在广泛综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于2004年9月设立了西安灞生态区,将生态治理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作为西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一方面通过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流域的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他新区错位发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东扩和老城复兴。

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依据

  为有效应对我国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水利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于2004年出台《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遏制局部地区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国家水利部下发《关于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区域,按照“尊重自然,科学治水,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水兴则城兴”。河流水系是城市发展的优势要素和战略资源。、灞河作为八水”中的两条主要河流和西安重要的城市水源地,对于西安乃至陕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既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丰富城市内涵,兑现城市价值,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重要构成。深入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是浐灞生态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途径,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保障,更是实现绿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浐灞生态区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必然选择。

阅读 59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