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调查报告 > 正文

湿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海珠湿地五周年保护建设成就综述

媒体:原创  作者:海珠湿地
专业号:海珠湿地
2017/11/2 14:07:46

http://pic1.arkoo.com/78A93BA2079945D595BF1DA5946F2EEC/picture/p1bqke826l3kuifk7osqnmrv71.jpg

2012年9月29日,海珠湿地一期示范区建成开放,拉开了海珠湿地保护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序幕。5年来,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展现了海珠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一幅湿地与特大城市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逐渐呈现。从今年起,每年的9月29日定为“海珠湿地日”。

http://pic1.arkoo.com/78A93BA2079945D595BF1DA5946F2EEC/picture/p1bqke8l8s7mv140u1uj01m1q1s713.jpg

首创“只征不转”,万亩果园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2年,为拯救万亩果园,破解果农“保胃”与城市“保肺”之间的矛盾,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广州市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一次性征地保护万亩果园,获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宣告万亩果园华丽蜕变、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新开始。

五年来,海珠湿地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着力保护修复这一块中国一线城市中央宝贵的生态资源。

——修复果园系统,重现果基农业智慧。五年来,海珠湿地通过推进清地收表、围蔽工程,把一万六千多亩果林湿地有效纳入政府管控范围。果基农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果园重现生机,上百年老树重新挂果,仅2016年龙石硖龙眼节期间就丰收、共享龙眼约1.5万斤。

——恢复水网生态,再现岭南水乡景象。五年来,海珠湿地开展了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在湿地水域恢复了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2011年的数据相比,V类水质的比例下降了45.5%,并出现了优良水质断面(I—III类)。

——提升生物多样性,还生命以家园。五年来,海珠湿地营造了良好了的生态环境,给了动物、植物一个舒适的栖息之地。监测数据显示,海珠湿地目前分布有维管束植物602种,动物共321种,其中鸟类162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0种),鱼类36种,增幅较2012年分别达115%和44%,,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海珠湿地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广州城市中轴线寸土寸金的地方保留一片净土是非常难得的。”2017年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到海珠湿地调研时说。

http://pic1.arkoo.com/78A93BA2079945D595BF1DA5946F2EEC/picture/p1bjnavnpd1eeih0o1c3b1jc4kvtl.jpg

创新工作模式,成就国家湿地公园“璀璨明珠”

这五年,海珠湿地法治保护、制度建设逐步完善。2015年,海珠区政府专门制定《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7年,广州市推进制定《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其中设专章明确永久保护海珠湿地。2016年,推出湿地公园第一个系统性环境教育规划;2017年,颁布《海珠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打造科研监测平台。同年,全面启动全国湿地公园第一套通过ISO9001认证的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湿地保护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这五年,海珠湿地积极探索“湿地 ”,拓宽湿地利用内涵。探索“湿地 教育”,实现自然教育进校园、进企业和进社区,形成了自然教育“海珠模式”,把海珠湿地打造出了教育之所、陶冶之园。实施湿地 文化,联合各方,打造文化主题功能馆,开展龙船、粤剧、广绣、岭南书画等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园区,传承了岭南文化。推行湿地 生态旅游,打造户外休闲活动基地,展现了城市生态和谐之美。

这五年,海珠湿地主动参与全国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积极承办、出席全国湿地公园管理培训班、区域性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分享工作经验、成效;2017年,牵头发起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当选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常设机构,引领带动全国湿地公园更好发展;承办第一届全国湿地摄影大赛,展现全国湿地魅力。

这五年,海珠湿地保护建设成效受到多方高度肯定。一次央视直播报道,两次《焦点访谈》聚焦;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荣获广东省湿地保护杰出奖、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自然学校试点单位等称号。作为国家湿地办指定的国家湿地公园代表出席2次国际湿地会议,分享中国湿地公园案例。16个案例入选《国家湿地公园监测指南》《国家湿地公园宣教指南》《湿地恢复技术指南》,湿地保护立法、果基鱼塘特色在全国受到青睐。201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获奖项目。

彰显“四大效应”,海珠湿地迈向全国最好湿地

海珠湿地联通整个海珠区的水网,湿地库容量约200万立方米。在海珠湿地建成后,区域东南部暴雨后水浸街等内涝现象大大减少。与之相比,海珠区中、西部区域的调洪只能依靠附近窄小的河涌实现,效果大打折扣。江海大道西华大街、江晓路片区、海珠区赤沙大街等区域,近两年在暴雨后依然多发内涝。

2017年,海珠湿地“龙船景”文化节,持续10天,吸引了广州数十条村100多条龙船队前来“探亲”、“趁景”,为7万多游客奉上了一场传统岭南端午民俗盛宴。

2016年,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开展课程200多场,影响了4万多受众。“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发挥平台优势,引领社会多元参与,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独特模式,具有创新引领的作用。”2017年5月25日,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刘亚文出席海珠湿地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年会时说。

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海珠湿地的生态效应逐渐转化为创新经济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很多企业游完海珠湿地后,落户决心变强。2016年以来,26家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及上市企业等,近30个意向落户非拿地项目在海珠湿地周边汇聚,已吸引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的一批核心业务,总投资达550亿元,形成广州新落户企业的“湿地效应”现象。

五年来,海珠湿地不断彰显“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四大效应”,守护广州生态安全,传承发扬岭南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理念,集聚高端企业,助力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典型示范,且发展空间和潜力无限。

未来五年,海珠区将以海珠湿地为核心,构建形态多元、功能复合的中央生态区,提升广州绿心效应,将其打造成为招商引资、国际交流、旅游休闲等活动的重要生态空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以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促共进。

海珠湿地为绿色发展贡献了海珠方案。海珠湿地的保护建设理念和经验,在解决人类发展与宜居环境建设方面有着超前的探索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幅美好、充满岭南风情与创想的海珠湿地未来图景,正在加速构建。

 

作者:海珠湿地  王俊懿

阅读 921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