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长青保护区开始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合作,在华阳保护站辖区内开展远红外相机野外监测项目。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红外线监测体系,为保护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通过项目的开展我们不但建立起一个全区的监测体系,提高野外巡护监测技术水平,而且通过探讨监测数据掌握了:1、近期监测区域大熊猫数量变化趋势,2、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和种群动态,3、保护区的人为干扰情况。经过为期近十个月的监测工作开展,保护区积累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与数据,更新了保护区动物名录,提升了野外巡护监测工作人员的能力,健全和完善了巡护监测工作体系,提高了保护区整体巡护监测工作水平。同时根据监测所得数据我们还分析得出:1、2008年度长青自然保护区红外监测名录。2、红外相机拍摄物种增长曲线。3、不同海拔段部分动物拍摄率。4、大熊猫等几种动物的日活动强度变化图。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监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实效和成绩。不过在监测过程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红外相机的安全问题
2008年3月到2008年12月我们分3批共投放31套红外相机设备,在监测过程中丢失3套(损失率达10%),4套外壳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故障率达13%)。
1、丢失主要是保护区与社区接壤边界犬牙交错、战线长,区内不同程度存在人为干扰。加之我们的设备根据季节特征和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安放在中低海拔、动物通道等区域。为防止丢失事件发生我们除了要加大巡查打击力度,还要做好项目的保密及安放设备的隐蔽工作。
2、设备故障,由于野外的不可见因素和不可抗因素较多(包括野生动物进行破坏、天气因素、空气湿度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在收取和投放过程中没有专门装设备的包,所以发生设备的磕磕碰碰使设备外壳内的自动装置出现故障。鉴于此我们应该爱惜这些设备,减少人为因素,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二、红外相机设备设计缺陷
由于远红外相机它的触发区域小于镜头拍摄区域,从触发到拍照有短暂的时间差,快速行进的野生动物在经过设备前如果不作停留的话就很难扑捉到它的影像,我们要弥补这种缺陷需要靠嗅味剂来解决。
三、设备放置位置的选择
1、选择开阔区域时,应注意清除镜头前的杂物和小灌木、蒿草之类的遮挡物。以免风吹动枝叶晃动而改变红外感温器对温度变化的感应,致使相机连续拍照耗尽电源并且没有实际意义。
2、选择在动物通道上放置时,相机的镜头尽量顺着通道方向放置,延长野生动物在相机镜头前通过的时间,多拍几张增加我们对种群个体的鉴定。
3、设备的参数设置,一定要按照项目要求设置,从设备外壳到相机的参数。尤其注意常犯的低级错误:时间设置,一定要分开好AM和PM。在确定设置无误后放置,以减少无效工作和内业资料分析的工作量。
4、在安放设备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照射到设备和树叶的影子投射到设备。
5、在设备调试安装完毕后,按要求拍摄一张工作参照对比照片,在完成该项操作后应当在镜头前取走用来做参照的物体。
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作为一种野外调查方法在国内外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巡护监测能力,有效促进了区内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的保护。为我们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家园”提供了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