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慈善日之际,基金会中心网联合能源基金会中国于2017年9月6日在北京召开首届“共筑蓝天-环境慈善公益论坛”。 会议邀请到专家学者、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代表对目前中国空气污染面临的挑战进行解读,分享工作经验,共同针对慈善公益界如何助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献计献策。
基金会中心网总裁陶泽介绍了基金会中心网环境数据网络平台,对目前国内在环境尤其是清洁空气方面工作的基金会及项目情况、资金规模、地理分布等进行深度解读。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最新数据,截止2017年9月6日,全国公益基金会已超过6199家,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然而,环境领域基金会和项目很少,目前仅有200多家,具体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工作更少。该类项目在2011年之前属于空白状态;2012-2015年累计在该领域工作的基金会仅有16家,项目总数共 35个,总资金规模累计约3000万元人民币 ,实施地区仅有北京、河北、山东、江苏、黑龙江、福建、新疆。中国慈善部门亟待加强在清洁空气领域的投入。
基金会中心网总裁陶泽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大气专家柴发合对目前中国治理大气污染面临的挑战与需要采取的行动进行了解读。他同时强调,今天的会议主题非常好,共筑蓝天,特别关注环境慈善公益这个话题。政府在治理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方面确实花了很大投入,也提出了实施方案,但政府确实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我作为环境工作者,呼吁慈善组织能够组织起来关注我们国家现在形势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关注公众的健康、 关注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大气专家柴发合
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认为本次会议首次搭建环境慈善公益平台,跨界专家共同讨论空气污染问题和行动方案,对于推动慈善公益领域进一步关注环境及清洁空气领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靠政府,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基金会在治理环境和空气污染方面做出贡献。
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赵立建表示,“大气污染防治关系着每一个人,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以及治理的困难程度相比,中国慈善基金会在这个领域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同时大气污染防治的复杂性也需要提升中国慈善部门应对这一议题的相关意识和能力,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国际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赵立建
国内基金会代表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碳汇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等分享了各自在清洁空气领域方面的慈善投入。环保公益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清洁空气创新中心等分享了各自在清洁空气领域开展的工作。
与会嘉宾就如何让更多的慈善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当前需要慈善公益机构帮助解决的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和项目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慈善事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和其对空气污染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投入严重不相称。慈善公益界应该对解决该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因此调动国内基金会慈善公益资源,和社会各界一起应对挑战,协同行动,共筑蓝天,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会中心网将持续更新环境及清洁空气项目情况,帮助大家对接环境领域领域公益资源与公益项目,探讨合作机会,并适时召开第二届“共筑蓝天-环境慈善公益论坛”,协同行动,共筑蓝天。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