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鸟
拉丁名:Sterna bernsteini
英文名:Chinese Crested Tern
分类地位:鸥形目(LARIFORMES)>鸥科(Laridae)>燕鸥属(Sterna)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体长42cm。黄色的嘴尖端部三分之一为黑色,嘴稍微向下弯曲;黑色羽冠呈凤头。体为浅灰色,几乎呈白色。尾上覆羽,尾羽白色,呈深叉形,外侧尾羽逐渐变尖。两翼长而尖,飞行轻盈。腿短,脚黑色,虹膜褐色,叫声高而沙哑。繁殖羽(夏羽)自前额经眼睛到枕部的头顶部分及冠羽均为黑色。非繁殖羽(冬羽)额部白色,顶冠黑色且具白色顶纹,使枕部成“U”形黑色斑块。幼鸟和亚成鸟上体具较深的近褐色杂斑,飞羽深灰色,翼内侧色浅并具两道深色横纹,背及尾近白且具褐色杂斑。
生活习性:喜开阔海域及小型岛屿。在水面上高速飞行,俯冲入水捕食小鱼、鱿鱼等小型鱼类和上层软体动物。
候鸟。中国山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为夏候鸟;广东沿海一带为旅鸟;估计在我国南部沿海和东南亚地区越冬。
分布范围:资料记载,在中国东部繁殖,冬季南移至中国南海、菲律宾并偶至北婆罗洲。历史上在我国山东、福建、广东,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地采集到过标本。近期发现在福建马祖北竿附近和浙江韭山岛屿筑巢,繁殖期间在我国福建长乐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有分布记录
种群数量:估计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只(IUCN,2003)。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3):极危(CR);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易危。
致危因素:栖息环境的人为干扰、污染和破坏;台风等。
保护情况:黑嘴端凤头燕鸥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极危物种,受到国家保护和国内外专家关注。目前,已在福建闽江河口、福建马祖北竿、浙江韭山、上海崇明东滩等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及其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
科学研究:黑嘴端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正式命名以来,虽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中国黄河三角洲等地各有过一次目击记录,但它的确切踪迹已无法寻觅,甚至许多鸟类学家认为该鸟种已经灭绝。但1978年和1980年又分别在中国河北和泰国发现,1991年在黄河河口湿地见到过3只。直到2000年6月,在福建马祖北竿附近发现了黑嘴端凤头燕鸥成鸟4只、雏鸟4只,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确切证据记录其繁殖的地方,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鸟类学界。因其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且经常混杂在其它燕鸥鸟群中,不易观察,踪迹神秘,故又名“神话之鸟”。由于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在岛屿上繁殖,在海洋或海岸湿地上栖息,因此,目前关于它的食性、繁殖等生活习性知之甚少。
闽江河口湿地栖息情况:夏侯鸟(5-9月),从2004年至2008年均有记录,最高记录数量8只。闽江河口湿地距离马祖北竿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地约30km,是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繁殖期可以观察到黑嘴端凤头燕鸥的求偶、交配、抚育幼鸟、觅食等行为。
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不断加强水鸟监测。2004年8月首次在闽江河口湿地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从此海峡两岸陆续开展该物种的交流与合作保育等工作。2008年7月20日至8月初,两岸开展了救护一只下喙被塑膠管卡住的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合作项目。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