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湿地教育中心 | 李乐:小水坑也能成为拉姆萨尔湿地?

媒体:湿地教育中心  作者:李乐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19/5/26 22:23:47

很有幸能参加这次红树林基金会(MCF)组织的韩国湿地教育中心考察,5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2个湿地教育中心,考察行程非常充实。

行程前的期待

因为我所在的机构——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目前在推动海口市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所以行程之初我非常期待此行能了解韩国的湿地教育中心是怎样规划和可持续运营的。此外我也想学习一些可以直接在海南开展的湿地教育课程、活动等,以及了解如何让学校的师生愿意来到湿地教育中心进行学习。这些期待和疑问在参访过程中有些得到了满足和解答,有些得到了点拨,有些变得不那么重要,还有些超出意料的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水坑也能成为拉姆萨尔湿地?

要规划一个湿地教育中心,前期的资源盘点必不可少。让我惊奇的是,初探济州冬柏东山湿地中心,它所拥有的湿地资源在我看来并不丰富,只是一些几十年前村民在熔岩山地常绿森林中整理的,用以生活的水坑。既没有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壮丽自然景观,也没有海口新旧沟湿地的厚重历史文化景观,这样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地方,怎么就能成为拉姆萨尔湿地并建成一个卓越的湿地教育中心呢?

在我眼中小小的水坑,因为枯水季的原因更加不起眼。

湿地中心的讲解员是周边社区的村民,由政府支付工资。她站在祖辈保留下的冬柏树(山茶)前,讲起自己村庄的故事,如数家珍。

在短暂的游览冬柏东山湿地的行程里,我发现这里除了自然资源外,不可忽略的是他们对人文资源的整理。比如在导览路上,导览员会介绍以前村民是怎样整理水坑取水、洗衣、喂养牲畜,如何利用山上的资源生活;村民如何在1948年济州岛“四三事件”的动乱中逃到山上的溶洞中避难。在面向游客介绍冬柏东山近期动态的印刷品——《森林之信》中,不仅有冬柏东山观察记录,如物候、动植物等的描述,还专门请村中长者介绍他们在冬柏东山的故事。我们常说湿地教育中心是引导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地方,其实从村民们的角度解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也是一种引导人亲近自然的方式。挖掘这些生动的历史,形成的解说清单有趣、与生活连接紧密,同时也有浓浓的人情味,不但能让访客了解湿地的宝贵,还能传授利用湿地的智慧,让访客觉察人与湿地密切的关系,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除了深度挖掘社区的历史和故事,种类繁多的艺术在湿地教育中心也扮演着非常亮眼的角色。冬柏东山湿地教育中心的宣传品非常美观,图鉴、折页、宣传小册子都像艺术品。卖周边产品的小店中,商品都是原创的、符合湿地中心主体及当地特色的,如画满湿地美丽鸟类和植物的手绢、环保袋,湿地为主题的桌游、野餐两用垫,鸟类书签等。村落模型上的建筑,居然都是村民手工制作并烧制的陶质工艺品。湿地中心还会开展连续5天的“湿地庆典”活动,有合唱、装置艺术、舞台表演、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活动。湿地中心为艺术提供了有自然气息的舞台,艺术活动增加了湿地中心的“附加价值”,让湿地中心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访,也让周围社区的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村民做的陶艺村庄模型

精美的宣传品和原创周边产品

湿地中心居然没有展览馆?

在冬柏东山湿地中心时,我发现这里没有国内保护区、湿地公园中常有的“展览馆”。

国内的展览馆、宣教馆常常造价不菲,布满了各种宣教牌、实物展示、模型、标本、声光电设施,而冬柏东山湿地中心只有会议室、教室、纪念品商店,在会议室和教室里布置了湿地相关的照片墙和宣传品。仔细想想,这种简单的设施其实也能满足开展活动、教授课程的需要,毕竟在湿地教育中心,自然的环境才是更好的、更有特色的学习场所。在冬柏东山的森林中参观时,我们果然发现了户外教室,有火山岩制成的小座椅,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伴着山茶花、听着鸟鸣、感受着山里清新的空气进行学习,这才是湿地中心独特的教学资源吧!

火山岩的户外阶梯教室,长满了蕨类

湿地中心周边的村庄小学,干净、漂亮,只有70多个学生,见我们一行人说着外语,好奇地观望。济州有4个教育厅指定的健康生态学校,每所学校每年有5000万韩币的拨款,用于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如何让孩子们来到湿地中心学习?这里有解答!

当我们来到顺天市顺天湾湿地时,我的“如何让学校的师生愿意来到湿地教育中心进行学习”问题得到了解答。在顺天市,教育厅规定小学3年级的孩子们要去顺天湾湿地开展教学,这纳入了学校的正规课程。教育厅有专门的注册环境讲解师,负责这些教学活动。教育部门的注册环境讲解师中有些是参与了湿地公园生态培训的志愿者,他们在服务湿地公园的同时,精进了个人的能力,通过培训、考核后成为了注册讲解师,重新就业。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湿地教育中心招募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又能解决社会缺乏环境教育师资力量的问题,很值得学习。

在我所在的海口市,负责推动湿地教育中心建设和运营的往往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林业部门虽然希望中小学师生们能多来湿地公园教学,但学校的老师们总有安全的顾虑,且缺乏环境教育的教学能力。此外,湿地公园也缺乏开展大规模、常态化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的宣教人员,致使湿地公园的宣教工作不容易开展,宣教功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如果教育部门也能加入环境教育工作,利用好湿地公园、湿地教育中心这些场域,我想这些问题将能更好的解决。

社区居民居然可以向湿地中心申请项目?

在顺天湾湿地,有一个机构很特殊,叫“顺天湾湿地委员会”,它由民间机构、湿地周边的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及行政机构的成员共同组成。顺天湾湿地门票收入的10%是用来返还给湿地周边社区的居民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采取居民申请项目的方式来发放。居民申请的项目要经过顺天湾湿地委员会的讨论研究,一旦通过,由政府拨款实行。这些项目要与顺天湾的保护或周边的社区福祉相关,如:用芦苇制作工艺品、鸟巢、扫把的项目,“365天干净的顺天湾”垃圾清理项目,1月2次的居民负责的监测项目,古道恢复项目,村庄图书馆项目,主题村庄项目等。

这种做法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调动了他们参与保护湿地的积极性,繁荣了保护地周边的村庄,从湿地中获取的资金又重新回到湿地保护,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做法。

顺天湾自然生态馆里的白头鹤雕塑

顺天湾自然生态馆里陈列的芦苇编的小玩意儿

在顺天湾国家庭院里野餐的小朋友们

弹涂鱼形状的埙,可以吹奏出音乐。

方便在户外开展教学和演出的露天舞台,有很大的折叠阳伞和折叠遮阳篷,解决防晒问题。

后记

5天的韩国之行就在有趣的参观、紧张的讨论中度过了,行程很紧,湿地中心中很多地方没有参观到,且由于语言文字不通的限制,许多展牌、宣传册我没看懂。在韩方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翻译朴老师的努力沟通下,我们有幸了解到韩国在社区工作、学校教育、湿地保护、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方面一些值得学习的做法,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努力保护自己家园的热情、决心、智慧。

相似的文化、物种、湿地资源让这次参访很有借鉴意义,也希望两国湿地教育中心能经常交流,毕竟虽然湿地有国界,但连接湿地的水、候鸟、鱼类却无国度。感谢红树林基金会(MCF)的慷慨资助、辛勤付出,希望我们此行所见能给湿地保护、环境教育的同行们带来小小启发,在工作中有所帮助。

考察团团员与拉姆萨尔东亚中心负责人及当地的鸟类监测专家在顺天湾自然生态馆前的合影。

作者简介

李乐,女,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2017年9月,作为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的联合发起人之一注册“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 现在主要负责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的日常事务及研究所承接的保护区相关宣传品、书籍的设计,以及推动海口市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建立的工作。

李乐


红树林banner

 

阅读 372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