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读者清理涨水后遗留在珊瑚坝上的垃圾 记者 周舸 摄
“让缠满塑料袋的小树,重新站立起来。”昨天中午,珊瑚坝湿地公园的气温猛增至40度,35名志愿者冒着高温,为公园里的小树清理垃圾。
本报近日对珊瑚坝湿地公园的树挂满塑料袋的报道,引起市民关注。由于船舶载人有限,虽然有300多名读者报了名,昨天本报只组织了35名志愿者。其中,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全科室人员都想参与,昨天来了9人;山城义工志愿服务队来了4人;安利公司来了4人。还有中国银行的职员张燕,海逸酒店健身教练夏国秀,南岸社区居民李燕,四川外语学院学生陈一心,珞璜电厂职工何俊峰等。
早上9时30分,35名志愿者准时登上环卫集团的清漂船,向珊瑚坝进发。按照原定方案,先将树上的垃圾捡下来装在袋子中,然后提到清漂船上。后来发现这套方案根本行不通——一棵树上的垃圾,一个垃圾袋根本装不完。大家只好先把垃圾堆放在公园中间的小道上,再集中运输。
直到中午11时30分,还有一半的树木没有清理。
本报真诚感谢读者参与,并将在下周继续组织读者参加,争取给珊瑚坝5000棵树彻底“洗脸”,欢迎大家拨打966988热线电话报名。
坚持到最后的高中生
来自杨家坪中学高二的学生陈婷,在一堆大人里显得特别扎眼。她的妈妈从本报上看到这个活动,帮她报了名。
陈婷戴着眼镜,个子瘦瘦小小,是这次最小的志愿者。乘船来到珊瑚坝,陈婷直奔垃圾最多的树丛边,踮起脚尖,先从树梢上开始清理,不到10分钟,就把一棵小树清理干净了。
完成了分配的任务后,陈婷主动把大家清理出的垃圾和杂草堆在路边,并一直坚持到最后,才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没想到,来的时候还干干净净的小姑娘,一下子变成了“小花猫”。
昨天和陈婷结伴而来的,还有19岁的“准大学生”冯志华。他是成都人,这次是来重庆伯伯家走亲戚的。他昨天和陈婷联手清理了几十棵小树上的垃圾。他说:“比起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志愿者,我们不算累。”
“至少还有100人想参加”
志愿者队伍中,有四个人戴着统一的工作证——他们是山城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王刚说,这是他半年以来,参加的第30次志愿者活动。该队有500多名的志愿者,主要从事敬老、献血等志愿者活动,这次活动,“至少还有100名志愿者想参加。”
“终于能亲手解救它们”
“在报纸上看到这些树上缠满塑料袋,觉得有点惨不忍睹。”珞璜电厂职工何俊峰说,珊瑚坝湿地公园正在江中,原本应是翠绿的垂柳伴随江风摇曳的美景,没想到会变成这样,所以当即拨打了报名电话。接到记者的通知,他舒了一口气,“终于能亲手去拯救这些树了。”
何俊峰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长江大桥、看到珊瑚坝。以前,这里没有绿树和青草,只有遍地石头和泥沙,经过政府整治,终于慢慢成为一片绿洲,成为主城一片新的肺叶,“我们一定要把珊瑚坝公园保护好。”
记者 刘邦云 易守华 姜莹
我也说两句 |
![]() 公益活动大力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皇城根 这个要顶。东北虎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