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扎实推进林下资源集约化管理
媒体: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王立才
专业号:大兴安岭湿地
2011/5/13 9:33:26
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在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三统一”方式,扎实推进林下经济植物资源集约化管理,为经济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制度建设为“先”,坚持林下资源科学管理与集约化管理相统一。由于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没有专门规划和管用措施,无序采集和破坏资源现象时有发生,今年,这个林场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规范了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制度16项、林下经济植物资源集约化管理制度7项,制定了《林下经济植物资源集约化管理工作三年规划》,明确了今后3年内,林场对林下经济植物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使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有章可循。
保护经营为“主”,坚持林下资源科学采集与集约化管理相统一。为使无组织的林下资源采集行为变为保护性采集,让承包人主动采取有组织的采集方式进行采集,保护好林下资源,今年,林场将在采集期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规定职工群众采集时间、采集范围和采集方式,同时设立举报电话,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给予全面监督,举报违反林下资源管理规定和破坏资源行为,以此确保职工合法采集、合法经营,使林下资源采集利用科学规范。
资源开发为“重”,坚持林下资源科学抚育与集约化管理相统一。近年来,林下资源因遭受人为破坏,其种群面积逐步呈现出退化态势。为扩大林下资源种群面积和提高资源品质,林场结合国家“天保”二期工程,借助科学手段,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规模推进,在漠北公路27公里旅游采摘区,区划了6个小班,面积为120公顷的野生蓝莓人工抚育基地,基地由林场4名机关工作人员管理,297名职工联合分块承包经营管护区内的野生蓝莓抚育管理,承包期内,承包人对基地内的蓝莓苗木进行人工抚育,对过高过密的杂草和灌木进行部分清除,在增加林内透光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遮阴。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对野生蓝莓进行疏伐和定株抚育。此项目建设期为2年,2011年3月末开工建设,2013年7月末结束,目前,基地建设已粗具规模,预计基地建成后,可年产蓝莓2.5万公斤,年收益可在8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