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廪卡”——土家风情篇
镜头一:
湿地使者:夕阳西下,唯美的小南海湿地风景区里,慈祥的老人,安逸地在休憩。
——2010年7月13日
镜头二:
湿地使者:艳阳高照,古朴的土家族木屋下,正在洗发的妇人,热情地为我们指路。
——2010年7月14日
镜头三:
湿地使者:清晨,山间的一处隐居处,从窗口偷偷看我们的小孩,接受我们的采访。
——2010年7月15日
一. 神秘的文化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图为古代土家族的婚庆事宜)
南支土家族(重庆市、黔东地区、湖南凤凰、泸溪、麻阳一带)自称为:“廪卡”(意为巴人始祖廪君的族人之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图为古代土家族的图腾)
二. 古朴的生活
土家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而在小南海,土家族居民也受到小南海湿地带给他们的利益。“生在小南海,吃在小南海”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用来概括现在生活的标志。小南海带给他们不仅是水产业方面的利益,如今,随着小南海的向外推广,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小南海观光,当地居民的经济环境也不断改善。
(图为一居民家的收入水平情况)
土家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他们淳朴的民风是留给外来游客最深刻的印象。现在,他们依然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番薯,水稻等。自从他们祖辈们搬来小南海生活以来,已经有100多年了,他们也继续将生活在这片美丽而又熟悉的地方,热情地迎接四方来客。
(图为湿地使者为当地居民打理谷物)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也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风俗活动。在舞蹈仪式上,唱起摆手歌,跳起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七十多个动作,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薅草锣鼓也很有特色,鸣锣击鼓间以歌唱,从而指挥劳动提高工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图为在一次小南海情歌会上,土家姑娘表演摆手舞)
三. 羞涩的未来
如果说老人是一幢雄伟建筑的基石,年轻人是这幢建筑的脊梁柱的话,那么孩子则是他的屋檐上的砖瓦,是他的未来。对于“廪卡”人来说,孩子是这个名族的希望,是这个名族生存的这个家园的希望。
(图为湿地使者对一位小朋友的访问)
他们从小生活在这片领域,对小南海有独特的感情,可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从他们字里行间的描述中外人足以可见。我想写下我所看到的土家族小孩的特点,起先我们来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羞涩使我感觉那真是大山里的孩子,那一双双羞涩的脸庞使我想到了鲁迅口中的闰土,他们独特的烂漫天真中恰好体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也必将把他们生存的家园建设的更美好,因为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羞涩的童年也肯定会有一个璀璨的未来。
(图为一对小朋友对着我们镜头玩耍)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