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塞罕坝精神
本报记者 孙 阁
今年7月初,贾治邦局长视察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充分调研了解塞罕坝创业历程主和成就之后,对塞罕坝精神给予了最新的总结和概括。贾局长指示:“塞罕坝是我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是林业战线的大庆人和大寨人。塞罕坝精神就是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凝结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光辉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按照贾局长的指示精神,塞罕坝林场组织宣传团将于近日赴全国各有关省、市进行宣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员组成来宣讲塞罕坝。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结合我了解的塞罕坝,我要用新闻记者的笔触来说一说我理解的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塞罕坝精神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凝结而成的,经历了几代人的缔造、完善和传承
有人说,塞罕坝精神是第一代建设者来缔造的,后来人只是传承者。而我要说,塞罕坝精神的建设过程是一种接力式的完善过程。是塞罕坝两代人,十任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提炼出来的,经历了几代人的缔造、完善和传承。
从1962年国家林业部在那里建场,塞罕坝林场经历了48个春秋。两代人在昔日“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莽莽荒原上爬冰卧雪、饮露餐风,经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凄苦与寂寞,在140万亩的经营面积上营造起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林木总蓄积达到了1012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153亿元。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把塞外荒原变成了万顷林海,创造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生态建设奇迹,把塞罕坝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
后来人对塞罕坝这样描述。“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
著名作家魏巍写道。“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塞罕坝已成为“为北京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色明珠。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也必然孕育伟大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塞罕坝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与荒凉困苦,劳顿寂寞抗争的意志。
这种精神是不惜花费心血、汗水,甚至舍弃生命为事业的情怀。
这种精神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我们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
这种伟大的精神,经历了两代塞罕坝人,在林场这块沃土上用心耕耘;与时代时步,切合时尚脉搏,挖掘其内涵,得以升华并发扬光大。
探究塞罕坝精神的由来,必须让外来人了解塞罕坝,不能不回访建设者的足迹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在河北省的最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汇处,有一东西走向的突兀隆起的高岭,俗称坝上,其东北部最高的那段就叫塞罕坝。
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鸟兽繁多,被喻为“千里松林”,皇家猎苑,为修建圆明园、避暑山庄和东、西陵提供了大量木材。
国力衰退,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大肆采伐和不断的山火让塞罕坝的森林荡然无存,浑善达克沙地的不断南侵让其沦为茫茫荒原。
1961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琨带队在寒风怒吼、大雪横行、人迹罕至的塞罕坝上进行了3天的踏查,顽强挺立在东部荒原上的“一棵松”和残存的落叶松枯根,成为了树木可以在这里成活的科学见证。
“坝上可造林“的可靠依据,坚定了林业部决策者建立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决心。
1962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了建场方案并明确了极富远见卓识的四项建场任务:一是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二是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三是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四是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为确保建设成功,林业部从全国18个省市调集精兵强将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这支队伍当时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40%,并由承德专属农业局局长王尚海、承德专属林业局局长刘文仕、林业部工程师张启恩、原丰宁县县长王福明同志组成了第一任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拉开了创业序幕。
探询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根源,第一任领导班子是这种精神的缔造者。书记王尚海敢于顶住压力重用有争议的能人,善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场长刘文仕在管理中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较真叫板从严抓管理;技术副场长张启恩,是林业部造林司的工程师,爱人也在部里工作,可当领导点将派他来塞罕坝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和爱人一道,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三个孩子举家迁到塞罕坝,因其在工作中干劲十足,被人们誉为“特号锅炉”,成为林场科技兴林的元勋……
这个英雄的群体,有着崇高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痴情而执着。1963年造林失败,几万亩耕地也因经验不足没能及时收割而大大减产,塞罕坝刮起了最严重的一股下马风,当时一首歪诗是这样写的:“天低云淡,坝上塞罕,一夜风雪满山川;两年栽树全枯死,壮志难酬,不如下坝换新天。”。第一代领导者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果断地展开了“马蹄坑”机械造林大会战,取得了国内首次用机械栽植针叶树的成功。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没有粮食他们就带领职工边植树边种地自力更生;造林不成功就组织科技人员反复试验,开展技术攻坚大会战;外调苗木不能用就建苗圃自育苗,攻破高寒地区全光育苗的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哪里造林哪里育苗,山间苗圃遍地开花;天寒地冻班子成员就睡在马架子的最外面为职工遮风挡寒,春季来了就组织职工开展造林会战,秋天到了就开展生产大联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在后人的评述和记载中,最有代表的一篇文章是林场的第三任场长张硕印所写“绿洲在这里陨落”,“如今,在全场近百万亩林海中,有那么几块几万亩、十几万亩的大片人工林。练兵台、东坝梁、梨树沟、千层板、北曼甸。那片片万顷林海,树连天,天连山,风起云涌,一望无边。这是当年各路‘诸侯’大显神通的战绩”。文中的“诸侯”指的是分场的“指战员们”。机械林场总场下设6个分场,1个机务队。6个分场各自在自己范围内搞人工造林。机务队像野战军,在6个分场范围内,哪里适合机械造林,就向哪里进军。
为了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第一代建设者如今多以退休,好多老同志与世长辞。老书记王尚海去世后,按照他的生前遗愿,把骨灰撒在了当年机械造林大会战的马蹄坑人工林中;技术副场长张启恩,在文革挨批斗期间,在三道河口林场造林卸苗时,不慎从拖拉机上摔下,造成一条大腿粉碎性骨折,因未能及时治疗落下了终身残疾,一生与拐杖和轮椅为伴,他的三个子女因为塞罕坝教育条件极差,三个孩子没有考上大学……
随之其后的建设者们无论是调离了,还是退休了,都在内心深处无时不在牵挂着塞罕坝,关心着林场的发展。
正是这种精神,良好的传统得到了塞罕坝历任领导班子的传承和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都有新贡献、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传承,最终成就了今天塞罕坝的辉煌事业和创业群体。
伟大的精神,引领和鼓舞着建设者继续开创伟大的事业,让我们去探究助推塞罕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采访塞罕坝现任场长刘春延时,他说“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林场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务林人献身祖国林业事业的一个缩影,塞罕坝精神不仅属于塞罕坝,更属于全国林业。”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两代塞罕坝人把莽莽荒原变成了万顷林海,创造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生态建设奇迹,把塞罕坝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场以占河北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河北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完美的生态体系也成为林场发展林业产业最雄厚的资源基础和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林场已形成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绿化苗木为支柱的三大产业体系。木材和苗木畅销华北和西北地区,年收入近亿元;以“生态、冷凉、皇家、民俗”为四大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引领承德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年入园游客40多万人。
这个建设过程不仅仅是数字的罗列,更让我们探究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是艰苦创业,这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塞罕坝,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对于常人来说,仅适应一种极端环境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再进行造林绿化更是异常困难。而塞罕坝集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确保造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是无私奉献,林业周期长、见效慢,十年树木,而高寒地区的树木不止十年,像落叶松、人工林要达到成熟的状态至少需要40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选择了林业就是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清贫。
三是开拓创新,塞罕坝的建设是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前提下开始的,正是有了开拓创新,才创造出一个个营造林技术的突破:引进的樟子松很好地解决了塞罕坝西部沙丘的树种问题;从东北引进日本兴安落叶松解决了本土生长量不足;在容器苗造林时代,又改进更新了容器苗整地和植苗的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然后自主研发了容器苗造林的一些基质配方,走在全省容器苗造林的前列。
四是爱岗敬业,塞罕坝建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千千万万爱岗敬业的干部职工。第三乡林场有一个营林区主任叫邓宝珠,爱树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他怕一次造林不成活,再造林补植以后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就在造林的同时直接造上备补苗,让备补苗和造林苗同步生长。发现哪有空缺了就及时将备补苗移过去。
五是科学求实,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思想路线,越是在林场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科学求实的精神就会指引他们应难而上,寻找破解难题的出路,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林场多年来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提炼,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路线,创造出造林、幼抚、定株、修枝、疏伐、主伐、更新造林等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分特点的森林经营模式,为全省森林经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48年来,塞罕坝林场发挥着全省森林经营理论创新的主力军和营林生产的生力军作用,在森林经营技术创新、科技推广与示范,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林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政策方针。建立了科学严密、防控有力的森林防火体系,取得了4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林场已建立起森林病虫害预测和防治体系,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万顷林海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板块。
48年来,林场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铸就了全省林业行业乃至全社会学习的样板和标杆的队伍。这支队伍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感动河北英雄人物群体、全国先进国营林场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等荣誉称号。
塞罕坝的成长只也是大到中国林业,小到一个林场的成长史。停留于过去的精神只是一种回忆,更需要一种创新和发展。
正如贾局长所言,“塞罕坝精神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塞罕坝的建设与发展归功于林业部的长远战略。归功于河北省委、政府和省林业局的高度统一。
塞罕坝长期稳定的管理体制,保证了投资和经营政策的连续性,保证了林场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为一张蓝图绘到底提供了体制保障。林场在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局直管的15年间,累计造林106.4万亩,年均7.1万亩。
河北省林业(厅)局始终高度重视塞罕坝林场的协调发展,历任厅长、局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必到塞罕坝进行调研,帮助解决林场发展实际问题,谋划林场长远发展战略。在对林场的管理上,从单个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上升到协调当地经济社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高度,制定规划和管理政策,实行相对宽松的经费预算政策。在严格执行国家林木采伐政策法规合理消耗资源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长远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资源合理利用与后备资源培育的关系、发挥林地最大生产效率与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关系,充分考察林场基础设施、营林需要和林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制定年度生产计划。保障了塞罕坝林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艰苦是自然给予塞罕坝人的馈赠,奋斗是塞罕坝人与自然的抗争。艰苦和奋斗构成了塞罕坝精神的内核,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的支撑,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第十代领导集体有其成功的思路和做法。刘春延场长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做法。
“历代领导班子反复论证,确定了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现代林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三条改革发展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的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围绕这些目标,按照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重要指示进行高速,把握机遇,弘扬塞罕坝精神,开创林兴、场强、民富的新局面”。
近五年来,任的林场领导班子把兴林与强场、富民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打造出了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绿化苗木为三大支柱产业。
林场把塞罕坝精神中“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在今天进行了有效地改进。林场采取职工集资、对外引资、争取国家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0多亿元,打造了职工之家—塞罕城
探索出了“山上山下双轨办公、山里山外两地生活”的全新模式,在林场所在地县城建设职工生活小区,让老工人和部分职工搬进了县城,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塞罕坝人医疗教育难题。
在围场县城建设了7万多m2的职工住宅楼和6千多m2的办公综合楼,让退休老人和部分职工共700多户走进了县城,住进了楼房
人居模式的根本改善,极大增强了塞罕坝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近年来,林场派出学习考察人员近千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国家林业局党校等培训上百人次;到原山林场、江西虞山林场等地交流和学习。为林场培养一支专业化、复合型、能挑重担的人才队伍,为塞罕坝人才兴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塞罕坝建设之路很长。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11/11/17 22:31:03写道: 塞寒坝的过去的发展和将来发展是掌握在塞寒坝人手中,过多的关注领导的贡献,不能使得塞寒精神发展,更应当关注普通工人,他们才是塞寒坝发展的脊梁。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