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又是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字展现在通榆人面前。截止11月末,全县GDP估算实现37.88亿元,同比增长3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9亿元,同比增长41.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705万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477万元,同比增长24.7%。这些大幅度递增的数字,昭示着通榆正在扬起希望的风帆,破浪前行。
经济的良性快速发展,对于饱受贫苦的通榆人来说是值得欣慰的。这一切,源于通榆县委、县政府秉承科学发展理念确定的“建设全国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县、绿色能源示范县、绿色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目标,并通过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实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局面和社会和谐、各方面活力竞相迸发的昂扬态势。
风 正
和谐出凝聚力,和谐出战斗力。近年来,通榆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的要求,在全县深入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班子成员日常谈心谈话、定期征求意见、民主生活会、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等制度,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实践、推动通榆大发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等主题活动,加强和改进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县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通过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谈心交心、倾听各方面意见等办法,沟通了思想,清除了隔阂,做到了密切配合、相互信任、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乡(局)级领导班子组织开展了“人人讲团结,整体增合力”主题活动,学习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完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保障团结的有效机制。各级领导班子的和谐共事,增强了发展合力,使发展战略得以实施,发展举措扎实有效。
为了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通榆在选人用人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民主推荐、强化考察考核、共同酝酿等方式,实现了干部选任工作由“封闭神秘”向“公开透明”的转变。紧紧围绕“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先后实行了无记名票决制、差额票决制、任前公示制、民意否决制、试用期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的方式,把一批想干事、敢干事、真干事、会干事的经济型干部选拔到乡(局)级领导岗位上来。今年5月份,通过把初始提名权更多的交给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干部选任方式,产生了7名各具专长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此举赢得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良好的干部选拔任用风气在全社会营造了优越的从政环境,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工作热情,全县上下形成思想统一、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增强了共谋发展的活力。
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建设。围绕“生态、绿色、和谐”这织开展征文、演讲、文艺汇演、摄影、书法美术展等文化活动,打造以“草原文化、绿色能源文化、湿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品牌,以文化的感染力深化和谐意识,提升和谐理念,夯实和谐行为。
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通榆县扎实开展了“平安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活动纳入“一把手”工程,全县建立健全了县、乡(镇)场、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建立完善了矛盾纠纷的排查登记、信息报告、督查督办、协调会议等各项工作制度。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坚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化解。今年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级各类矛盾纠纷1726件,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了解决。通榆县党政一班人还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县领导对信访案件包案跟踪处理,千方百计为上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使矛盾和问题就地得以妥善解决,实现零进京目标,受到省里高度肯定。2008年,通榆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称号。
基层党组织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战斗堡垒,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通榆县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双创双争”,入党“双推优”,党员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凝聚全县党员的力量,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全县致富能人型村党支部书记已达138名,占80%,9户具备建党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了独立党组织,84名贫困党员在“党员创业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已有19名党员创业成功,并带动64名贫困党员共同创业。
事 举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和谐进取的通榆县各级领导班子把执政为民的理念倾注在民生上。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民生工作从来不欠账,近两年,各项大的民生工程相继上马。在农村,越来越多困难群众世代居住的土坯房翻盖成了宽畅明亮的砖瓦房,全县农民永远告别高氟高砷喝上了放心水,等级公路铺进村修到了家门口,种地不交税、看病能报销、接受义务教育不花钱、各种补贴救助及时足额发到手;在城镇,棚户区的困难群众拆掉平房住上新楼成为时尚,“4050”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不再是难题,城市污水和垃圾即将得到有效治理,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
在通榆,体察民情成为了习惯,县委班子经常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对于群众高度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大的民生工程,县委常委会都要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部署。虽然县里财力十分有限,但只要是能使人民群众切身受益,就全力以赴。2007年,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等8项大的民生工程上投进了3.07亿元。今年,民生工程投资达到5.07亿元,由去年的8项工程增加为包括供水内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市道路改造、供热、燃气、综合小区开发及棚户区改造、绿化亮化、村镇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10项工程。同时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放补偿金1470万元,受益农民达183914人(次),参合率达84.9%。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100万元。投入3453万元,为30581名城乡低保户解决了实际问题。为2400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62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5342户,发放优抚资金553万元。
人 兴
“人才蔚,事业兴”。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榆县抓住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吸引三个环节,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域外境外培训、搭车培训、开展“创新与发展”领导干部双月一讲和“名家大讲堂”活动、在线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几年来,共组织274名党政领导干部分别赴苏州、井岗山、海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地考察学习,共有149人通过搭车培训参加了长春市委组织部主办的6个班次的培训。在“创新与发展”领导干部双月一讲和“名家大讲堂”活动中,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作专题辅导,共培训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532人次。同时通过领导干部自主选学、星期天党校、网上学习园和领导干部学习台历等四种途径对全县422名党政人才进行了在线学习。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榆县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百名中专生培养、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劳动力转移等14个重点人才项目。目前,首批毕业返乡的31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已实施创业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达780多万元。投入65万元的培养农村百名中专生项目中,已培养种植、养殖、机修等专业特长农民104名。自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0期,培训农民24464人,推广新技术34项,推广(引进)新品种32个。劳动力转移项目已累计培训11283人(次),实现参训人员输出上岗率95%以上,该项目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吉林省优质人才项目”荣誉称号。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2007年先后举办了两期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理论培训班,累计培训240多人。并依托职教集团实施适应性培训,为项目建设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先后为华仪电气公司等企业培养了大批职工。针对人才匮乏的实际,通榆县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多种渠道发布人才供求信息,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引才引智。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264人(次)。
境 安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通榆着力发挥思想文化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理念。通过聘请“社会观察员”建立信息采集通道,开展民意问询和舆情信息调研等有效形式,绘制社会思潮“晴雨表”,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正确引领社会思潮。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共铸诚信通榆”活动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