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记者来到位于温家套境内的巢湖生态湿地,水泥石块建起来的湿地围堰坝出现上百米的坍塌。据了解,坍塌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受湖水冲刷,一方面可能跟施工质量有关。再不进行加固维修,湿地面积恐怕将会进一步缩减,但是巢湖管理局环保处和巢湖市环保局均表示,区划调整后,管理职能还没明确,不便进行管理。
不到一年就出现损毁
昨天上午安徽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联系本报,“我们在执行巢湖保护项目的时候,发现温家套境内的巢湖湿地护坡出现大段损毁,再不进行加固维修,湿地面积恐怕将会进一步缩减。”下午,记者赶往位于中垾镇温家套境内的巢湖湿地,车出龟山隧道大约四五百米,记者看到一直向西延伸的巢湖湿地。湿地东起河口村,西至均孙村,湿地内种植了成片的柳树林,草滩上还有农户饲养的水牛。
进入湿地公园的大门,往南走150米就能看到湿地护坡,记者往西走了不到一百米就发现护坡垮塌的现象。记者向东走也发现了大段的垮塌,坍塌处围堰内部的石子裸露在外,成块的水泥不断被湖水冲刷。据当地村民说,湿地南北平均宽约150米,围堰总长约2公里,这样的坍塌至少有百余米。“国家2003年开始给湿地建设护坡,护坡建好后村里人都很高兴,可还不到一年,护坡就开始塌了,浪一来,湿地泥沙都被侵蚀了。” 年过七旬的温家套村民温大爷对记者说。
巢湖湿地呈萎缩趋势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每年春季,都会有很多人来巢湖湿地的草地上野炊,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来春游。“我年轻的时候,这片湿地的草长得可好了,湿地还能往南延伸五六百米,但后来越缩越小了。”温大爷说。
安徽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工作人员刘松介绍,湿地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水文、土壤和气候。“我们已经看到由于湖水对巢湖湿地的侵蚀,其形成条件之一的土壤已经慢慢的在被湖水吞噬。”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状况目前还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管理主体仍不明确。昨天下午,记者就巢湖湿地的保护拨通了巢湖管理局环保处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该负责人表示巢湖湿地应由巢湖市环保局管理。而巢湖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年前已经有群众反映湿地护坡垮塌以及人为污染问题,环保大队也和中垾镇镇政府联系过,但是巢湖湿地归巢湖管理局还是巢湖市环保局负责还没确定,职能明确后才能进行管理。
本报见习记者 宛婧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