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神奇的向海,我可爱的家乡
吉林向海,原名叫香海。始建于宋末元初年间,坐落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东垂,是科右八王一吐里吐里的属地。现通榆县境内最西北部,国际重要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就是这里,素有“鹤乡”“鱼米之乡”之美誉。
说向海美丽,就是因为它一直保持着原始而自然的风貌:自然保护区105467公顷的总幅员内,河流、沼泽、沙丘、草原、各种天然树木(仅蒙古黄榆就有1。9万公顷,全球罕见)纵横交错,相间分布,坐落有序。说它神奇,就是因为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麻黄、杏仁、甘草、防风、黄芩等药用植物200余种,其中向海的甘草享誉国内外;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就有10种。这十种珍鸟中,作为吉林省省鸟的丹顶鹤,以其婀娜的身姿、高雅的气质、美丽的传说扬名世界,人们称它为“仙鸟、神鸟、吉祥鸟”。
向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湿地生物物种实为全球罕见。向海是中国的一块宝地,更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向海湿地、旅游风景区发生了巨变:自然博物馆、百鸟乐园(3。8公顷亚洲最大)、仙鹤岛、野外观鸟、观赏黄榆、畅游向海湖、吃全羊、全鱼宴、篝火晚会等20多个景点(项目),和特色饮食日益火爆。每年的5-----10月份,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科学考察者,不约而同的或组团或居家或只身,源源不断的涌到向海,一睹向海奇美的风采。
一提起向海鱼,真可谓是上起“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向海鱼之所以名声显赫,那就是因为它生长在无任何污染的环境里;水库泡沼底部无淤泥;光照时间长;水草丰茂浮游生物多,品种多样;水的酸碱度适中;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等多种优势条件所促成的必然结果。产鱼最多的向海水库,可养殖面积为10.5万亩,养有青、草、鲢、鳙、鲤、鲶、武昌、鲫等10多个品种。向海鲜鱼在中国长春国际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注册商标为“向海鲜鱼”,被公认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凡食用过“向海鲜鱼”的美食家,无一例外的为该鱼的肉质鲜美、口感绝佳而折服。凡到向海旅游观光、走亲访友的人们,都视向海鱼为最理想的佳肴,没到必尝,谁都不会错过。众言:“来到向海不吃鱼,再好风景也扯皮”。
向海的冬捕早已成了向海旅游风景区的一大景观,每到元旦前后,向海冬捕的大幕即将拉开,场面蔚为壮观:几百人几十辆车几百丈网同时上冰,各种作业声号子声连成一片,场面热烈恢宏。最热闹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属大网合拢出鱼之时,这时将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围站在冰眼(出鱼口)两侧,甩掉大衣和帽子,不停歇的用络子叉子等工具,奋力将鱼甩向冰面。见到欢蹦乱跳又肥又美的鲜鱼满溢出鱼口时,工人们就会将所有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甩开力拔山兮的臂膀,像一部部开足马力的机器,不知疲倦的干下去------向海水库1984年曾创造过单网捕鱼26万公斤的辉煌历史,至今无人能敌。
1960--------1962年,向海和很多地方一样,闹起了粮荒。在那极其困难的时刻,是向海鱼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当地人,这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每当想到这些,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感到家乡的美丽、富饶、博大。
自2006年开始,向海闹起了空前的水荒,致使水库无法进行冬捕作业。2007、2008年,向海水库两次进水,虽然水量不大,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水位的提高,连续6年无法冬捕的水库,终于获得了久违的下网良机。2008年12月份,仅用了8天时间,就捕获各种鲜鱼20多万公斤,鱼头之大鱼质之好,出乎人们的预料。
向海冬捕吸引了不少远近的观光者,不久,向海的捕鱼(冬捕、垂钓)将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充填向海湿地文化游的一个空白,同时也给旅游者提供一个,崭新而富有刺激性的好景点。
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鸟类的天堂,旅游者的胜地。向海有一种神奇的美、内在的美、纯朴的美、自然的美、和谐的美,真可谓“人间仙境”。向海-------- 镶嵌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正以其绚烂夺目的七彩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拨动着世人的心扉,撼动着世人的身躯。
我在向海居住了56个年头了,亲身感受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向海的发展与变化,兴衰与荣辱。我的家乡------- 向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社会和谐,做为一个“老向海湿地人”,我衷心希望她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惹人陶醉,祝愿向海湿地永葆青春,“地球之肾”功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