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田野”系列,第一部写了乡党委书记的故事,第二部写了农村民主进程的故事,第三部为什么偏偏选择农村环保题材?“早期的时候,我们的思路也不清楚,当时在拍摄《美丽的田野》时,我和编剧冯延飞闲聊下一部的主题,我们聊到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当时冯延飞说‘土地是农民的永远’。他给我讲了个故事,说有个村子要撤村,在行政版图上永远消失,原来村民都觉得村子不好,当面临失去时,他们都觉得这村子就是自己的天堂。当一个村庄即将消失时,人是会产生变化的,我们就将这个思路扣到了环保主题上。后来到了白城之后,我们觉得湿地对人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就把《永远的田野》思路逐渐发展到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过程中。”导演兼制片人阚小龙告诉记者。
在选定农民和土地关系的思路后,阚小龙越来越觉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比较尖锐,传递的信息也更丰富,他说:“人和动物也是个大自然大环境的关系,《永远的田野》里面不但是讲人与人,还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真正做到了一个大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最高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拍戏追求完美
《永远的田野》2007年开始拍摄,虽然前期拍摄只用了50多天,但后期制作足足花费了8个月。回忆起拍摄的50多天,阚小龙记忆犹新,“这个戏拍摄难度特别大,以往我们都是在拍人和人,这次拍的是人与动物,我们和动物不可能有沟通,所以只有花耐心了。”
阚小龙拍戏有个特点,那就是完美主义,有几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镜头,他硬是等出了奇迹。“叶思雨去世那一集,我给自己找了个极大的麻烦,那就是让两个保护区的孩子得知叶思雨溺水去世后,一边喊她的名字一边跑出院子,此时,刚好一群鹤从天边飞过,这个镜头需要让鹤和孩子的奔跑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里,这一分钟的镜头我足足等了一天才捕捉到。”
另外一个镜头更是难上加难,阚小龙回忆说:“叶思雨陷入沼泽时,我不想用更多挣扎的镜头表现人物的悲壮,我想用天边飞起的大雁群突出这一情感。拍这个镜头时,是10月中旬,正是大雁最多的季节,但是大雁一般都要早早地飞走,所以我们是凌晨两点就赶到了现场,我们没有枪,我就让道具去买了鞭炮,可能是道具太年轻,还没等我拍叶思雨步入沼泽的镜头,他就把鞭炮点着了,结果成千上万的大雁呼的就飞走了,没办法只能第二天再来。第二天,可能因为我们到得太早了,鞭炮点着后,飞起的大雁寥寥无几,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太早的话,大雁是飞不起来的。我们只能次日再去。就这样,这个几十秒的镜头我们足足拍了5天。”
当得知《永远的田野》将是“田野”三部曲的完结篇时,很多网友给导演留言,希望阚导“不能撤”。阚小龙看过后十分感动,“这三部作品,是我们对责任、爱情、信任的承诺,我们之前对‘田野’的承诺就是三部,现在我们算遵守诺言了。”
当记者问到与冯延飞将来是否还有合作时,阚小龙说:“‘田野’系列建立起了我和冯延飞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大友谊,这是近乎于亲情的兄弟情义,所以我们这次暂短的告别,不是永远的分别。‘田野’系列完结了,但是‘田野’的精神会长存,这个集体肯定会重打锣鼓另开张,肯定会有更广阔的空间的,我与冯延飞老师已经在商讨下一部戏的思路,相信大家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合作的身影。”本报记者 郭艳东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