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消失和频危所造成的生态隐患,在全球已引发很多生态灾难。在很多资料上都可以看到,人类智慧的结晶、物质文化的拥有,在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带来的灾害面前一切都是乌有。历史发展证明,保护人类劳动成果的唯一途径,就是尊重生命保护生态,只有树立正确的保护与利用观念,促使人类与地球所有生物共处一个欢乐的家园,才能保证生态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社会生态文明。
然而,意识与行动上的脱节,却让我们在通往目的地相反的路上越走越远。
就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吧,她是一个频危物种。可越是频危就越珍贵,在地下市场交易中经济价值就越高。也可能是受“懒哈蟆想吃天鹅肉”很难办到这句成语的影响,有钱人想猎取的心理和亡命徒牟暴利的心情很容易的就走到了一起,这就使白天鹅的栖息地成了令人发指的屠宰场。在黄河三门峡库区范围内的两个省级、一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几乎年年都有猎杀白天鹅的事件发生。说实话也不是政府管理不力,在1999年和2006年特大毒杀白天鹅事件中,三门峡政法机关就对四名毒杀白天鹅的主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判处了13、12年的有期徒刑。但从毒杀到出手仅仅三两天时间就有几十万的收入,在经济欠发达的黄土塬区的芸芸众生中,没有人挺而走险那倒是不现实的。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个人都把多余的钱捐给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以支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人类的平安和健康生存做贡献,而我们这里即使污染排放给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的企业也没有这种想法和举动,更别说其它的企业和个人了。这种社会风气和民族习惯真的是不合时宜。你说你有钱不支持环境保护也就罢了,钱是你的支配权在你,可你为什么还要拿钱来破坏环境保护事业,做即不利已也不利人的事呢。有钱人你也真是的,你说说你有钱做啥不行,非要吃天鹅肉、收天鹅绒,造成那尸横遍野,悲鸣震天的惨景,你心里就好受吗。如果“非典”真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带来的灾难,那我希望那些有钱人在食用天鹅肉时也三思吧,不要为满足你的想吃天鹅肉的心理而给人类再带来一次灾难。
直接的收购、猎杀、食用是一个方面,迁徒季节白天鹅的栖息地挤占更是令人担忧。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区域内,原来的城村、桥头天鹅湖景区由于大豆、花生等农作物被大片的速生丰产林取代,生境改变没有食物可觅起落困难没有安全感,白天鹅已不在此停留,双龙湖天鹅聚集区也因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批建,提高湖区水位,可食的水生动植物消失,促使大批白天鹅集体迁移。仅有的王官天湖景区,也在2008年的生态林业市建设规划中栽上了速生丰产林。如此这样,长此以往,白天鹅在三门峡的生存将面临因栖息地的消失而消失。城村、桥头、双龙湖、三水厂、王官白天鹅聚集区,可以说就在三门峡市区,居民在住宅楼上用望远镜就可以详细观查,白天鹅的存在可以说是三门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人类与自然与所有生物共存的一大生态景观,是在其它地方几乎很难看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观画面,如果她真的不复存在,将是我们这代人终生的遗憾。
有人这样说,黄河流经三门峡我们利用水利在河滩植树,在谋利的同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有啥不可,白天鹅好看,但大量啃食麦苗,造成粮食减产谁来负担,再说了白天鹅对地方财政有多大贡献,没有财政收入的保证你们指啥吃饭。谁是谁非,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处理面临两难。
还有就是重点工程对白天鹅栖息地的影响,虽然有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限制,但功能区可以调整,最终一切还要让位于经济发展,只是增加些财政开支和工程预算。所有的管理没有理由不服从大局,所有的部门不可能不服从领导。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究竟应该怎么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