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湖吸引多种珍稀候鸟前来落脚。 走近铁岭莲花湖湿地,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泛黄的芦苇丛,静静的湖水,几只苍鹭在湖的上空盘旋,不时有雀鸟从树丛中凌空飞起,复苏的莲花湖真是一派大好风光!这个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已于近日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莲花湖湿地位于铁岭新老城区之间,历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说,水面非常广阔。主要包括得胜台水库、五角湖、大莲花泡和中朝友谊水库四部分。历史上的莲花湖湿地三面环水,西面紧邻辽河,北面连接柴河,南面汇入凡河,是三条河流的汇合点,属于沼泽湿地类型。总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由于历史上盲目进行农田开垦,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导致莲花湖湿地面积大幅削减,仅剩下4.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这引起了铁岭市及我省相关部门的重视。 2007年4月26日,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批复同意铁岭市开展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六个、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莲花湖人工湿地占地484公顷,项目包括水质净化工程、排水管线工程、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工程。莲花湖人工湿地排水管线工程是指将老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经过提升泵站处理,由排水管线送至新建莲花湖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指经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通过湿地净化方式再进行处理,使中水水质达到未来莲花湖水体水质要求后排入湖体中。 莲花湖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中水首先流入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内有三种填料:石灰石、沸石和碎石。去污的过程是:通过对水流的沉淀,植物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后,再以缓慢的速度注入表流湿地,经过大面积的植物根系再次吸附水中的氨氮等进行水质净化,最终使排入辽河的水实现污染零排放。 如今的莲花湖湿地,一座5万吨/日的提升泵站和5.1公里排水管线已开始工作。人工湿地植物种植也已完工,共栽植芦苇、香蒲、水葱等26种910万株水生植物,此外还种植了乔灌木、草坪、旱生花卉等景观植物。 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工程包括扩湖筑堤工程与园林景观工程。新建的湿地和莲花湖的堤坝11.37公里,堆筑了莲花湖湖心岛3座、半岛一座;已完成7个亲水平台、5座景观亭、300延长米木栈桥。 来到莲花湖南缘,只见亭阁交错,水中浮萍正泛娇容,行至栈桥,俯首可见红鱼绿草,遥望湖中景致,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创作,让人尽享和谐之美。 “绿肾”在辽宁北部吸污去浊 喝的是脏水,吐的是净水,作为拥有国内最大水质净化工程面积(67.68公顷)的人工湿地,莲花湖人工湿地像一个巨大的“绿肾”,在我省北部尽情地纳故吐新。目前,莲花湖人工湿地系统每天接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5万吨。这部分污水进入湿地前的COD(化学需氧量)含量为每升70毫克左右,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COD含量降为每升不到30毫克。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当地削减COD500多吨。 铁岭市有关资料显示,湿地处理后的水源保证了辽河干流北部出境水质达到Ⅲ类,可以满足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市民游泳的需要,还可以显著改善该地区湿地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周边地区的人居环境。 现在,当地已能明显感受到莲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效果,不但野鸭等当地亲水鸟类日益增多,灰鹤、东方白鹳和苍鹭等多种珍稀候鸟也纷纷前来落脚。位于湖心的三个小岛是鸟的天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有的在用望远镜追踪观察,有的在给临近的鸟儿喂食,有的在教孩子识别不同的鸟类…… 通过这个人工湿地的建设,铁岭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市污水对辽河的零排放。而且,随着对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进行扩充和丰富,铁岭还将新城区的水系和部分绿化工程纳入其中,如今整个新城区已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莲花湖项目部负责人对记者说:“经过近两年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一期工程已完工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到2020年二期工程完成的时候,湿地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湿地的主要功能将得到全面恢复。那时的铁岭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国水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