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滩公园这个依托黄浦江沿岸的原生湿地,将成为黄浦江的“自然造水器”,每天有2400立方米的黄浦江水被引入湿地,经生态系统层层净化后,将变成较清洁的3类水。晚报记者 龚星 摄
蒋迪雯 摄
空中拍摄的后滩湿地 新华社发
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后滩公园是世博园内的三大公园绿地之一。它的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所在地,曾经污染严重。然而在实施了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工程后,这里变得水清鱼跃,一派田园风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亚同表示,后滩水环境修复方案可以在本市乃至全国推广。 “上海共有约23000条河道,如果在部分河道中运用这套技术,就可以较低的成本把它们打造成‘生态廊道’,从而改善上海的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 ”
纯生态技术营造大自然活力
在世博园内,世博公园、后滩公园和白莲泾公园沿江而建,彼此相连,它们不仅是世博园区内的三大公园绿地,也是园区内永久性的景观之一。后滩公园与世博公园紧邻,北靠黄浦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规划面积约14公顷,用地岸线长约1.8公里。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所在地,靠近江边有厂房、码头等近代工业遗存。
上海海洋大学张饮江教授是后滩公园水环境修复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片面积为4公顷的湿地。由于地处工业区,湿地受污染严重,周边黄浦江的水质属于劣五类水。为了让这片划入世博园区的湿地重现生机,从2005年起,水生态工程课题组的建设者们对后滩区域水体本底、土壤本底、植被本底等状况进行了科学调查,最终设计出一套水域生态工程集成技术。
经过四年多努力,后滩湿地的面积从4公顷增加到14公顷,成为海市区内唯一的湿地生态公园。“这套技术的一大特点,在于它是纯生态的,并没有采用任何化学方法,因此后滩的水和植物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 ”张饮江说。
湿地系统逐级净化黄浦江水
如今,走进世博后滩公园,你就会在黄浦江畔看到湿地的原生态风貌。设计者们采用立体分层布局,把江水引入湿地。
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宽近200米、高2米,由石块砌成,表面凹凸不平,别有韵致。滴瀑水墙的上端是一条渠,渠内流淌着黄浦江水,当江水积满,从渠里溢出后,水便顺着滴瀑水墙往下,或飞溅或渗透,形成了“滴瀑”的天然效果。张饮江告诉记者,经过水的长期冲刷,墙上会生成微生物膜,它们会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浑浊的江水经过滴瀑水墙的初步净化后,会在梯地禾田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梯地禾田仿佛我国山区的梯田,禾田里种植了各种作物:菖蒲、水芹、水葱、茭白、水稻、芦苇、千屈菜……一派田园风光。梯地禾田利用纯生态技术,引来浦江水灌溉作物;在灌溉的同时,土壤吸收了水中的各种物质,净化水质。
此后,黄浦江水在园内流淌1.7公里,在此过程中,河中的“水下森林”起到了生态修复作用。这片“森林”由轮叶黑藻、苦草、眼子菜、聚草、菹草、伊乐藻等水生植物组成,它们都属于沉水植物,能在水下完成光合作用,从而给水体充氧,让水流保持活力和清澈。
河道生态修复提升绿色指数
张饮江教授表示,随着世博会上的成功展示和国际认可,这套运用水域生态工程集成技术的后滩方案将在上海得到进一步运用,并有望向全国推广。除此之外,一些国外景观设计公司也表示了合作意向。 “经过生态修复技术的处理,得到净化的水可以成为景观用水,美化居民生活的环境,也可用作生活杂用水。”
华东师范大学徐亚同教授指出,如今,在城市里开辟绿地的成本很高,因此在地价高昂的情况下,人们不妨多利用水体,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与开辟绿地相比,这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案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徐亚同表示,上海约有23000条河道,水体面积本市总面积的8%,如果在部分河道中运用后滩的治水方案,就能开辟一条条“生态廊道”。这样做能取得很好的生态效应,让居民生活的 “绿色指数”得到提高。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