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鄱阳湖成水中“国宝”重点监测救护区

媒体:信息日报   作者:洪怀峰、实习生刘春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9/25 9:12:04

  本报南昌讯 记者洪怀峰、实习生刘春萍报道:“长江两大淡水豚类水中‘国宝’白鱀豚和长江江豚,今后将得到更系统的保护。24日,长江豚类保护网络正式在鄱阳湖畔的星子县成立。”24日,记者从江西省生态学会获得消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湖北等五省一市将携手保护全长江流域内的两大淡水豚类。

  成立长江豚类保护网络

  “江西、湖北等6个豚类保护区先后纷纷成立,但因为缺乏长江豚类种群监测及其栖息地调查的统一标准,再加上各个保护区地域相对独立,极大阻碍了人们对其的有效保护。”江西省生态学会秘书长戴年华告诉记者,素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是长江的两大珍稀淡水豚类,它不仅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更是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信号灯”。2006年底,长江淡水豚类多国联合考察结果令世界震惊:白鱀豚已芳踪难觅,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下降到1800头左右,不及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二分之一。

  “长江豚类保护网络24日成立后,可以更有效更系统地保护这两大淡水豚类,该网络还将有统一的长江豚类动态信息平台,并制定了全流域范围内的长江豚类保护政策。”戴年华向记者介绍了该网络成立的意义。

  鄱阳湖成重点监测救护区

  “江西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目前已知有大约300~500头长江江豚栖息在鄱阳湖流域,占长江流域总数的三分之一。”江西省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黄晓平告诉记者,江西鄱阳湖已成为“国宝”重点监测救护区。

  获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

  “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得以成立,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加入进来了。”戴年华告诉记者,此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也为网络的成立提供了有关江豚监测救护,以及气候变化下的长江江豚预警机制的专题报告。

  24日,WWF(中国)项目实施副总监王利民表示:“WWF自2002年就开始参与到长江豚类保护工作。这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淡水豚类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WWF将积极支持该网络的豚类保护相关工作,并积极推动对关键物种江豚的栖息地——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恢复和保护,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 33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