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老林聊斋(129)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16/6/6 16:49:12

老林聊斋(129

——眼遇·耳闻·认识

把前人的创建作为一种艺术供现在人欣赏品评,给老年人一个精彩的回忆,给年轻人一个人生的领悟,感觉很有生态意义。

人,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就在为生活的美满而学习,随着博览多学,随着认识基础上改进和创建,生活在逐渐如意中靠近自己的理想,但直到呼吸停止的那一刻,他也只能在知足中常乐。因为对自然对人生局限性的认识和理解,任何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聪明的人都在利用各种方式促使自己博学多才,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旅游是认识、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所以生活条件好时,人们几乎都崇尚旅游观光。三门峡市陕州区开辟的民居地坑院智慧乡村游,虽然没有皇家园林那么富丽堂皇,没有那么高超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材料荟萃,民间难及的投资规模,却可以让观光者感悟人生因地制宜的巧妙之处,低碳生活的科学之处,长寿养生的绝妙之处,应该是当地旅游业起步的一个很好开端。

虽然他们现在已经不在这样的地方居住,虽然这样的民居和现在人的生活有点儿不搭调,但把这样的民居做为历史遗留保存起来,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她的价值不仅仅是产生旅游经济效益,还会在低碳生活方面给后人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态平衡教育。

过去人的生活,被我们和我们以外的很多人奉为礼仪之邦,什么坐如钟,行如风,卧入弓,还有与人毕恭毕敬,大礼中的叩首磕头,怜惜生命纱罩灯等等,都是生活的信条和规距,也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传承。其实,这些规距和文化,就是生命科学的精髓,它与人的脉络和生理息息相关。中医讲,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对脉络气血的调养,叩首磕头有利于五脏的科学代谢,纱罩灯不用说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方式。

地坑院虽然不亮堂,看起来不卫生,没有水泥钢筋铸起来的房子坚固。可是却实用,冬暖夏凉,过去没有冷暖空调,当夏天火热的太阳最疯狂的时候,往地坑院的窑洞里一钻,宛如春秋天一般,只须舜间,天热劳累带来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然后舀一碗不热不凉的绿豆汤,一边慢慢的品着,一边看着媳妇盘腿炕上做着针线,儿女在屋地上蹦跳着玩耍,那美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人生。冬天来了,漫天飞雪寒风剌骨,特别是高高的塬上,风大不说,温度与黄河边儿相比,至少要低五六度,如若没有很好的御寒措施,一般人很难生活下去。可是只要你走进地坑院,那就是另一重天地,风没了,感觉能暖和一大截,要是再往窑里一进,很快就没了冷的感觉,如果再往炕上一坐,就如同来到了春天。人们管这种窑居叫夏天晒不透,冬天冻不透,就如井里刚提上来的水一样,无论冬夏都是二十度左右,冬天呢叫井温水,夏天呢叫井凉水,衡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能不舒服么。

现在我们的居住条件,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几乎都是楼上楼下一应电气俱全,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但大量能源的消耗,导致空气中碳及不良成分的增加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危及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使保护大气层的臭气层遭到破坏,外太空不良辐射在逐年增加。全球气温变暖使栖息地环境因子变化,物种多样性减少所导致的生态效应正逐年减轻,灾害性气候袭扰地球的频率越来越高,沙尘暴还只是在塞外肆虐,可华北大部分地区短时间强雾霾的危害,已让人有窒息的感觉。所有这些,虽然不一定都是生活不科学造成的,可看了地坑院的民居模式,我们该不该有点儿想法呢?

阅读 72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